大軒西北之地,為萬祖之山,曰昆侖虛,巍然幽隱,太帝之居也。
昆侖山上有天門,物華天寶,雲階月地。天門廣納淑質英才,門下弟子皆懷瑾握瑜,不同流俗,有天人之姿,為凡世所敬仰,爭相傳頌。
秦寧就是這些鳳毛麟角的天門弟子中的一個。
除卻受萬人敬仰的天門弟子的身份外,秦寧自身也有一個顯赫的家世——大軒明澤王爺的獨子,帝都泰平城裏貴不可言的皇孫寧世子,真正的龍血鳳髓。
因為從小被送入天門修學的緣故,秦寧與外界世俗接觸極少,皇室同輩之間親厚的兄弟姐妹則更少,唯一一個與他談得來的,便是三皇叔家的堂兄秦黎。
近日,秦黎遣人給他送來一封家書。信中並未談及什麼要緊事,無非是像往常一樣,關心一下這個堂弟的日常起居,告訴他明澤王府與自己都一切安好不必掛懷,順便再給他講一講泰平城中最近發生過的趣事。
這一次的家書裏倒是多了些有意思的東西——信的末尾,堂兄秦黎寫道:
“黃粱易夢,妙人難得。”
秦寧不由得眼前一亮,麵上卻還是不動聲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這是天門對弟子最基本的要求。
至於這“黃粱夢”,卻是六年前一樁舊事——秦黎十二歲那年,無緣無故失蹤了一整夜,其父三皇子秦康急火攻心,明帝龍顏大怒,宮裏人心急火燎得找了半天也不見其蹤影,出動的禦林軍搞得全城戒備森嚴,嚇得百姓個個躲在家裏,大氣兒都不敢出。
最後還是泰平京兆伊戰戰兢兢地求見,將熟睡的黎小世子給送了回來,並信誓旦旦地說他們發現黎小世子時,小世子就是躺在門外睡著了。
這事兒頗為蹊蹺,加之之前泰平城裏剛好出了一些膽大妄為之人,尚未緝拿歸案,明帝便懷疑秦黎這一夜的失蹤與之有關,如今昏睡不醒怕也是遭了那些人的毒手。可被傳喚來的太醫看過之後卻都堅持說,黎小世子隻是睡著了。
眾人將信將疑地候在一旁,好不容易等到秦黎一覺醒來,神清氣爽,胃口甚佳,果然無異狀,隻是睡得太久有些糊塗了,不知前後發生過什麼。
那些提心吊膽的宮人們鬆了口氣,沒事就好,沒事就好。反正天大的事兒也有前幾天偷腦袋的人頂缸,隻要黎世子安康,他們自己的腦袋能繼續長在脖子上就好,發生過什麼都不重要。
恰逢趕上秦寧從天門回來,應明帝之邀在宮中小住,因此得見事態前後。那時他方十歲,在天門修學已愈五年,雖算不上小有所成,眼力總是較普通人高出許多,秦黎被送回來時,他一眼就看出,堂兄秦黎這是吃了黃粱夢。
十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秦寧也是小兒心性,有意在這個自幼與自己交好的堂兄麵前賣弄一番,便將自己看出的情況瞞了下來,連自己父母明澤王爺與王妃都不曾告訴。
待到三日後秦黎徹底清醒過來,秦寧找到秦黎,告知他“黃粱夢”一事,果然看到了堂兄張口結舌的驚異表情。
“你的意思是……我並不是睡糊塗了,而是被人下了這個什麼……叫什麼……黃粱夢的藥?”
“黃粱一夢,藥如其名。”
“那、那我是不是真的,再也想不起前幾天發生的事了?這可如何是好?”
“這有何難?”
十歲的秦寧一臉高深莫測,奈何麵龐太過稚嫩,雖然唬得當時的秦黎一愣一愣的,如今想來隻覺得頗為滑稽。
黃粱夢的解藥確實不好配。但天門中能人眾多,奇珍異寶亦是琳琅滿目,要破解區區一個黃粱夢,還不算難事。
秦黎好說歹說,總算哄得秦寧“勉為其難”地答應,在下一次回家之時,給他帶來黃粱夢的解藥。這也成了他與秦黎之間不為旁人所知的小秘密。
天門門檻甚高,門規也甚嚴,除非團圓佳節,或家中有大變故,否則門下弟子輕易不得下昆侖。算起來,秦寧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數也不過五六次,屈指可數。
秦寧依照約定將黃粱夢的解藥帶回給秦黎,但記憶的複蘇猶如春日萬物之複生,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秦寧自然等不及秦黎將事情原原本本地回想起來。
十歲本就不是個記事的年紀,加之天門日日教導弟子清心寡欲,不可執著於外物,久而久之,秦寧也就淡忘了此事。
沒想到時隔六年之後,堂兄秦黎舊事重提,竟已是冤有頭債有主了。
有趣,當真是有趣。他都想下山去,親自瞧個熱鬧了。
也是巧得很,瞌睡就有人送枕頭。
幾日後,新入門的弟子前來傳話:“秦師兄,師尊叫你過去。”
秦寧轉身看向來人,目光漠然,語調平淡,年紀輕輕已是出塵絕俗如仙人遺世。
“何事?”
“不知。”
“好,我這就過去。”
小師弟就此退下。秦寧姿勢未變,狹長眉目斜斜看向屋頂一角,卻是甚無意義的一眼,倒是麵上不經意間露出一絲不情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