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庫令郜皓答道:“兵造內有戍卒二〇〇〇人,其餘都是工師、丞和工匠。他們每一個人調入或者調出兵造,他們的功過賞罰、或者告老回鄉或者病死都有詳細的記錄以便備查~~”
扶蘇點了點,“武庫令大人的工作做的很細致啊~~”
武庫令郜皓趕緊答道:“都是臣分內的事~~”說罷郜皓直起身來,做了一個請的姿勢,“請公子隨臣來,臣引公子參觀兵造~~”
扶蘇一行人在郜皓的帶領下走入了兵造的大門,郜皓手指前方一片如森林般密密麻麻的煙囪說道:“公子,這裏是熔化礦石的作坊。”
扶蘇此刻距離最近的煙囪也有幾十步遠,可以已經可以隱隱地感覺到一股股熱浪緩緩而來。等一行人一進入龐大的生產車間,頓時便感到一陣熾熱的熱氣撲麵而來。雖是春末,但是此刻關中的氣候還很涼爽,而在此處,哪怕是站著不動,身上和額頭上卻是立即見汗、如進蒸籠。扶蘇放眼一看,龐大的車間之中,無數秦國男兒赤裸著上身、隻穿及膝短褲正在其中揮汗如雨的忙活著。
這些忙碌的工匠們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工種:第一種工匠應該是爐工,他們看守著一爐爐熊熊的爐火,用鼓火機不停地控製著熾熱的爐火,還要隨時觀察爐火的火候,不時地向顱內爐內添加燃料。而爐火上則放著一隻隻巨大的坩堝,坩鍋裏麵放滿了礦石、在爐火的高溫冶煉下逐漸融化,變為液態的金屬汁液。第二種工匠就是負責不停地添加礦石、並轉送金水的工匠。而第三類工匠則是負責將轉送過來的金水提純、冷卻、形成坯塊的匠人!
他們每個人都是汗流浹背,但是各道工序井井有條,配合的也很是默契。就像蟻巢裏的螞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和職責,人雖多,卻絲毫不亂,有條不紊。扶蘇暗歎,“秦國在管理上確實有一套~”扶蘇大聲地問武庫令,“這裏熔化的都是什麼石頭?”
武庫令郜皓答道:“臣負責兵造日常事務管理,這裏具體管事的是這位工師卻洗。卻洗,來給公子說明一下~”
工師之中走出一個人來,大約五十多歲,“小人卻洗,拜見公子~”
扶蘇擺擺手,“不必多禮~”
卻洗直起身子,手指坩鍋,說道:“這爐內煉的是青銅和錫。”
扶蘇問道:“那麼鐵在哪裏冶煉呢?”
卻洗詫異地回答道:“鐵?別的兵造小人不知道,但是關中兵造之中並無冶鐵~我們秦國之所以兵器之精甲於天下,就是因為對青銅和錫的混和!”說罷,卻洗從懷中掏出一卷簡牘,說道:“這是是齊國官書(齊國政府製定的指導、監督和考核官府手工業、工匠勞動製度的書)《考工記》,作者為齊稷下學宮的學者。書中道: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鍾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 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二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鑒遂之齊!”
意思是說:六分金水裏麵有五分青銅一分錫的話,那麼這種金水可以用來做鍾鼎之用,因為這種金水硬度較差;五分金水麵裏麵有四分青銅一分錫的話,這種金水可以用來鑄劍之用,因為這種金水的硬度和柔韌性都比較適中;四分金水時麵有三分青銅一分錫的話,這種金水就可以用來做矛、戈、鈹、戟等長兵器,因這這種金水的硬度比較高;三分金水裏麵有二分青銅一分錫的話,這種金水可以用來做一些重兵器之用,因為他們的硬度更高;而五分金水裏同有三分青銅二分錫的話,這種金水就可能用來做箭頭一類的小兵器了,因為這種金水的硬度實在太高了,根本無法做大;而二分金水裏麵青銅和錫各占一半的話,就隻能用來做鑿、遂等之用了,因這種金水的硬度最高,不能做其它的東西了!以這種比例鑄造造出來的劍、戟等兵器鋒利甲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