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
時過兩天,1948年12月17日清晨,解放軍的炮火果然覆蓋了整個南苑機場!
當天,東北野戰軍程黃兵團進占門頭溝、石景山、萬壽寺,逼近北平西直門、德勝門,從北麵、西麵包圍了北平。蕭勁光兵團進占廊坊、武清,並奪取了南苑機場,從東麵、南麵包圍北平。
傅作義二十五萬大軍已全部退守北平,誓言據城死守。
黃昏時分,炮火突然停了。
方孟敖特別空運大隊的飛機返回北平,已經不能在南苑機場降落了。
第一架C-46的駕駛艙內,方孟敖俯瞰飛機下的北平,像航拍的黑白照片,又像沉睡的史書!
“特飛大隊呼叫!特飛大隊呼叫!聽到請回答!聽到請回答!”方孟敖在耳機話筒邊呼叫。
“收到!收到!報告你們的方位!報告你們的方位!”
方孟敖:“我們已到北平上空!請指示降落地點!”
“特飛大隊!特飛大隊!同意你們降落!請注意降落方位!”
方孟敖:“收到!請指示降落方位!”
“特飛大隊注意!特飛大隊注意!降落點為東單臨時機場!跑道長為600米,寬為30米!由南向北,參照物為東南三層樓群!請你們自己掌握降落高度和坡度!請你們自己掌握降落高度和坡度!注意共軍炮火!注意……”
“明白!”方孟敖將對講轉為了高頻,“一號呼叫二號,三號!聽到請回答!”
第二架C-46駕駛艙內,陳長武:“二號收到!一號請指示!”
第三架C-46駕駛艙內,邵元剛:“三號收到!一號請指示!”
方孟敖:“降落點跑道長為600米,寬為30米,降落難度很大!我率先降落,你們注意觀察我的降落高度和坡度!注意間距離降落!注意間距離降落!”
陳長武:“二號明白!”
邵元剛:“三號明白!”
方孟敖的C-46突然升高,側轉,向南方上空飛去。
第二架C-46,第三架C-46跟著升高,側轉,也向南方上空飛去。
方孟敖的C-46調整好了高度和角度呈坡度向北平城降去。
底下便是東單臨時機場。
方孟敖的C-46已經停在跑道旁的臨時停機坪。
陳長武的C-46也已經停在方孟敖的飛機旁邊。
駕駛艙內,方孟敖抬頭望著天空。
邵元剛的飛機也俯降了。
方孟敖對著耳機話筒:“下機!”
方大隊在臨時機場跑道列隊了。
幾十米外,前來接機的竟是徐鐵英!
但見他帶著笑容,幾個中山裝跟著,還有就是第四兵團特務營的一個班,向方大隊走來。
突然,另一個方向也傳來急促的跑步聲!
一隊身著西北軍棉冬裝挎著盒子槍的軍人急速跑過來了。
——是傅作義警衛團的人!
行進途中,傅作義警衛團這一隊人馬分成了三隊。
一隊跑向飛機,在三架飛機外圍站住了。
一隊跑到方孟敖飛行大隊前列隊站住了。
一隊迎向了走過來的徐鐵英諸人,一個領隊的伸出手掌止住了徐鐵英。
徐鐵英這時離方孟敖大隊也就不到十米,突生變故,怔在那裏。
棉冬裝都沒有軍銜,但見一個三十開外的人走到方孟敖麵前,敬了個禮。
方孟敖還了軍禮。
那個三十開外的人個頭很大嗓門也大,帶著山西腔:“傅總司令軍令:北平所有軍政人員一律不許撤離,違者處嚴刑!方大隊長,飛機我們接管了,你們回去待命。”
方孟敖笑了一下,轉對飛行員隊列:“回去洗澡,休息!”
飛行員們集體沉默了少頃:“是!”卻一個人都沒有動,依舊望著方孟敖。
方孟敖招了一下手,陳長武過來了。
方孟敖:“我回家一趟,你帶大家去澡堂子洗澡,吃飯,有事到家裏找我。”
陳長武:“是。”走向隊列。
方孟敖取下飛行帽向徐鐵英方向走去。
徐鐵英望著走過來的方孟敖。
“飛不了了。”方孟敖跟他擦身而過,輕輕撂下這句話,走了過去。
接著,陳長武領著飛行隊從徐鐵英他們另一邊跑了過去。
身後的人都望著徐鐵英。
“去華北‘剿總’。”徐鐵英轉身向新華門方向走去。
方邸一樓客廳。
浴室裏傳來一大桶水從頭傾下的聲音。
方步亭坐在沙發上望著謝培東。
謝培東坐在沙發上望著方步亭。
方孟敖隻穿了一件白色的軍襯衣,黃色軍長褲,幹毛巾擦著頭出來了。
接著樓梯也響了,程小雲、何孝鈺捧著衣服下來了。
方孟敖操起餐廳椅子上的皮夾克走了過來:“程姨。”
程小雲:“試試衣服。”
方孟敖望了一眼她們手裏捧著的衣服,開始穿皮夾克:“家裏的衣服我都不合身。”
方步亭:“叫你試試有那麼難?”
何孝鈺:“外衣是程姨照你的尺寸在外麵定做的,毛衣是程姨自己織的。”
方孟敖才套了一個衣袖,停在那裏。
何孝鈺將毛衣遞了過去,接過了方孟敖手裏的夾克。
接過毛衣,方孟敖立刻穿袖套頭,套住了刹那冒出的心酸,穿好後笑道:“正合身。”
目光都望向他。
低領,墨綠色,露出襯衣白領,十分搭配。
程小雲:“試試這個。”遞過來一件細呢黑色外套。
方孟敖的眼神變了,望著程小雲手中展開的外套,沒有去接。
氣氛一下僵住了。
方步亭:“是我跟你程姨說的。孟敖小時候吵了好幾次,要他媽照著小說裏堂吉訶德的樣子做一件細呢黑色披風,被我罵了。你們程姨費了心思,做了這件外套……小雲,他不願穿就收起吧。”
方孟敖接過來一甩,穿上了:“謝謝程姨。穿了十年的軍裝,今後可以不穿了。”
方步亭難得如此欣慰,站了起來:“老話說得好,前人強不如後人強呀。孟韋的衣服也做好了吧?”
程小雲:“做好了。”
方孟敖望了父親一眼,倏地望向謝培東。
謝培東:“上樓吧,行長有話跟你說。”
二樓辦公室,陽台茶幾旁,不知話題如何不對,三人這時都沉默著。
方步亭望著家裏這一老一小兩個共產黨:“‘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孟敖剛才問我有錢做衣服怎麼就沒錢去管一下崔中石的家小。培東,今天當著孟敖我們正好把話說清楚。人情再薄,我也不會薄到不管我銀行職員的孤兒寡母,問題是崔中石的家小有共產黨在管了,我方步亭的後路還得自己安排。”
方孟敖望了一眼姑爹,又望向父親。
方步亭:“現在,就是個拉洋車、賣香煙的都知道國民黨敗了,共產黨要得天下。可有幾個人真知道國民黨為什麼會敗,共產黨為什麼會勝?我為他們搞了二十多年銀行,我知道。在中國幾千年貧富不均的病根不除,西方那套金融經濟隻能是火上澆油。我不會再為國民黨去台灣搞什麼銀行,學的這一套共產黨也用不上。我還能幹什麼?好在無錫老家那幾十畝田去年就讓族人賣了,攢的一些錢也都買了金圓券,在鄉下、在城裏我都不算剝削階級了。北平這個仗一打完,我就和你程姨回老家去,我們倆教個中學、小學總還可以。這個家唯一放心不下的就剩下一個小兒子了。孟韋從小聽話,被我安排在三青團、國民黨中央黨部都幹過,想為共產黨做事也已經晚了。培東,把你們的安排說說?”
什麼安排?方孟敖倏地望向了謝培東。
謝培東沉默了少頃,說道:“上麵已經同意,這幾天就安排孟韋帶著崔中石的老婆孩子一起去香港。”
方孟敖:“崔嬸和兩個孩子在哪裏不可以安排,為什麼要安排去香港?”
謝培東的目光越來越深了:“我在中央銀行幹了二十年,瞞了你爸二十年,也瞞了國民黨二十年,能夠瞞這麼久,是因為我做好了瞞一輩子的準備。曆史是人寫的,可很多人都寫不進曆史。就像我和你崔叔,北平解放了,全中國都解放了,我們在黨內的身份可能還要瞞下去。你崔叔的身份不能公開,你們崔嬸還有伯禽、平陽在北平或是上海生活就很難安排。去了香港,可以給他們開個小店麵,一家人生活,兩個孩子上學就能解決。你爸幫了我二十年,也等於幫了共產黨二十年,現在他提出讓孟韋去香港上大學,於公於私我都沒有理由不答應。跟上級請示了,已經同意,讓孟韋和你們崔嬸一家一起去香港。”
方孟敖好一陣心潮翻湧:“孟韋自己願意嗎?”
謝培東:“還沒跟他說,讓你跟他說。”
方孟敖:“怎麼說?”
謝培東:“孟韋是個重感情的人,跟你崔叔感情最深。就說是為了護送崔叔一家,他會願意。”
方孟敖慢慢站起來:“崔叔的事也不能再瞞崔嬸了。走之前,應該帶他們去看看崔叔。”
謝培東沉默了少頃也站起來:“去吧。西山已經駐了解放軍,我們自己的人會安排。關鍵是出城,要請王克俊秘書長開特別通行證,還要注意避開徐鐵英和王蒲忱。”
燕京大學的校車開到西山那條路的盡頭停下了。
前麵車門開了,燕大總務處那個範主任跳了下來,拉開了後麵的車門:“下車吧,小心點。”
第一個下車的是何孝鈺,伸出手接下了葉碧玉。
方孟敖穿著便服,一手提鍬,一手抱著伯禽下了車。
接著是方孟韋抱著平陽下了車。
回頭望去,路的遠處能看見持槍的解放軍。
向上望去,隱約可見那座西山監獄。
範主任確實殷勤,從車裏又提下了籃子遞給何孝鈺:“你們去吧,山上路滑,小心點,我在這裏等。”
何孝鈺:“謝謝範主任。”
範主任:“應該的,放心吧。”
西山監獄後的西山,方孟敖站住了,放下了伯禽。
方孟韋也站住了,放下了平陽。
兩個人都向上麵不遠處望去,又同時回頭望向後麵的葉碧玉和何孝鈺。
葉碧玉被何孝鈺攙著,停在那裏,已經流淚了。
何孝鈺輕聲說道:“崔嬸,現在還不能讓孩子知道……”
“曉得……”葉碧玉揩了眼淚,也不再讓何孝鈺攙扶,自己向上麵走去。
何孝鈺提著籃子跟著走去。
方孟敖和方孟韋這才各自牽著伯禽和平陽向上麵走去。
好些墳,相隔都不遠,有些有碑,有些沒有了碑。
方孟敖和方孟韋在一座無碑的墳前站住了,望著走過來的葉碧玉。
葉碧玉看了看方孟敖,又看了看方孟韋,接著望向那座墳。
夏天的墳,居然長出了草,雖已枯黃,滿墳都是。
方孟敖一鍬鏟進了墳前的土。
一鍬,兩鍬,鏟了幾鍬,方孟敖從土裏拿出了一個瓶子。
何孝鈺一眼便認出了,是陳納德送給方孟敖的那瓶紅酒!
伯禽、平陽都睜大了好奇的眼。
方孟敖:“是這裏。”
何孝鈺從籃子裏拿出了蠟燭,方孟敖用打火機點燃了。
葉碧玉蹲下了,拿出了紙錢在蠟燭上點燃。
伯禽似乎感覺到什麼,沒有敢問。
平陽走過去幫媽媽拿紙錢,悄悄問道:“這是誰……”
葉碧玉已經滿臉淚水:“我們家的親戚……叫哥哥也來燒吧。”
伯禽也已走了過來,點燃紙錢。
方孟敖望著何孝鈺:“你在這裏陪著。”
何孝鈺噙淚點了點頭。
方孟敖轉對方孟韋:“跟我來。”
兄弟倆穿過鬆樹林,向左邊更上方走去。
一座老墳,半截斷碑。
“康熙三十七年立”幾個字撲向方孟敖的眼簾!
方孟敖望著那半截殘碑沉默了好一陣:“知道這裏埋著什麼嗎?”
方孟韋:“埋著誰?”
方孟敖:“馬漢山。”
方孟韋睜大了眼又看了看這座老墳:“不會是馬漢山。”
方孟敖望了一眼遠處,回頭將鍬遞給方孟韋:“馬漢山在碑前埋了東西,挖出來,崔嬸一家在香港足夠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