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八零四年六月,皇帝龍寒以王京流血事件為借口,派出麾下新組建的監察廳開始了對整個遠東王朝大刀闊斧的改革行動。
遠東王朝立國三百餘年,到了皇帝龍淵時期,各種積壓的矛盾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邊緣,如果一旦爆發將會讓整個王朝化為灰燼。
在中央,文官貴族集團和軍方勳貴內鬥不休,互相攻扞,皇帝雖然身為最高統治者,但是實際權利卻被大貴族把控,皇權被削弱,中央威信漸失。
在地方,掌控軍政大權的地方總督聽調不聽宣,擁兵自重,甚至很多地方行省已經變成了大貴族的私人領地,中央政令不達,諸如被南川軍消滅的九原行省總督娜迦羅就是如此,霸占總督之位十五年。
與此同時貴族精英階層和貧苦的平民之中矛盾益深,整個遠東王朝百分之十的貴族卻掌控著百分之八十的土地,沒有了土地的許多平民淪為貴族的奴隸和佃農,遭受著嚴重的剝削。
許多平民辛苦一整年,耕種出來的糧食百分之八十都被貴族以各種名義奪走,如果風調雨順,平民還能用剩下百分之二十的糧食勉強度日,但是遇到災荒之年平民隻能吃了上頓沒有下頓。
麵對饑寒交迫的平民,貴族非但沒有同情,反而以各種名義征收稅負,實在活不下去的平民要麼成為難民逃亡自己的家園,要麼成為貴族的奴隸。
貴族的奴隸每日都在生死存亡線上苦苦掙紮,很多人被貴族逼迫不得不奮起反抗,導致整個遠東王朝五十六個行省其中至少一半行省都有叛軍活動。
這些造反的叛軍攻克城鎮,搶奪糧草,王朝不得不派出軍隊鎮壓,大軍出征需要消耗更多的錢糧,而這些又轉移到平民的身上,然後又導致新的反抗。
現在已經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各地起義此起彼伏,王朝軍隊也越變有多,軍隊大多數被地方總督掌控,導致的後果就是地方總督擁兵自重,但是為了剿滅義軍,中央卻不得不讓總督保持足夠的兵力。
地方總督出兵剿滅義軍,錢糧的大部分都需要中央調撥,導致國庫越來越空虛,而錢糧在官員們的手中被層層剝削,導致官員們卻越來越富。
現在整個遠東王朝已經陷入了病態的畸形之中,國窮官富,民不聊生,與此同時外部強敵虎視眈眈。
瀚海帝國就像一頭惡狼一般磨兵厲馬,在邊境地區布置重兵,準備報複百年前的滅國之仇,北方的戎族也不安分,擁有百萬控弦之士的他們不可小覷。
戎族部落幾乎每月都會襲擾遠東王朝的北方邊境地區,他們攻掠城鎮,搶奪人口牛羊,由於王朝的軍費大都用於剿滅內亂,駐守北方的北方軍自顧不暇,根本不能起到保境安民的作用,隻能固守一些重要的關隘。
遠東王朝經曆過皇子們的混戰之後,雖然龍寒在中央軍和南川軍的支持下獲得了勝利,但是他接手的卻是一個爛攤子。
龍寒麵對千瘡百孔的遠東王朝束手無策的時候,那些貴族重臣們非但不替他分憂,反而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串聯,企圖將龍寒架空。
龍寒年僅二十多歲,正是年輕氣盛的年齡階段,麵對矛盾重重的遠東王朝以及坈鈧一氣貴族們,被逼無奈之下決定對病入膏肓的遠東王朝進行一次徹底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