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漓江行
4月28日下午2點20分,我從海口美蘭機場登機。3點30分就到達了桂林。桂林給我第一印象的是山,左看右看都是青的山,像“碧玉簪”似的插滿這片神奇的土地。且巍峨多姿,青翠秀美。有的連綿起伏,奇峰一片;有的亭亭玉立,飄雲騰霧;有的像龍,像獅,有的像老人、像駱駝……形態婀娜多姿,栩栩如生,正如宋代詩人範成大說的:“桂山之奇,宜為天下第一。”
桂林給我的第二印象是桂林的水,清澈如練。漓江、桃花江……傍山依水,奇峰夾岸,好一派“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人神”的人間仙境。
如果說,海南的美景是白雲、大海、椰林、海灣……;那麼,桂林則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4月的海南已開始割稻了,驕陽似火;而此時的桂林剛開始插秧,春風醉人,如唐朝詩人杜甫讚美的:“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
到桂林當然要看漓江,所以我選擇了漓江至陽朔的83公裏的遊程。早晨8點鍾從桂林市區的安新洲出發,乘車約一個小時到達磨盤山碼頭。此時下起了小雨,整個桂林頓時進人到煙雨朦朧的境界。導遊郭小姐說:今天大家趕上陰雨天,這是個極好的機遇,俗話說“雨桂林,霧重慶”嘛!
遊船從磨盤山碼頭順流而下,首先撞入眼簾的是蝙蝠山,陡壁上隱現出兩隻展翅飛翔的蝙蝠。接著看到了在山腰的坡上有一塊站立的石頭,像一少婦背著小孩在翹首遙望,它便是“望夫石”。
船至楊堤,漸人佳境,青峰鎖江,碧水縈回,兩岸翠竹茂密,形似鳳尾迎風搖曳。導遊說,《少林小子》的武打場麵就是在這兒拍攝的。船繼續前進,雨也大起來了,遮陽的頂篷也漏了,可是大家全不顧這些,或翹首遠望,或冒雨照相,有一對來自山東的中年夫妻居然冒雨照了七八張相。我獨自憑欄眺望,隻見濛濛細雨中,點點山峰像含羞的少女,扯起薄紗遮隱住多情的姿容。雲霧從江麵上嫋嫋升起,或裹住山腳,或立於山頭,整個漓江像蓬萊仙境一般。不一會,雨過乍晴,青山依然是青綠一片,蒼翠欲滴,似朵朵出水芙蓉;江水依然是碧水一泓,綠得透明,猶如姑娘脈脈含情的眼睛。附近山巔的瀑布,像是貯滿了力量,從樹叢或石林中直瀉而下,如絹似帶,濺起茫茫水花,發出淙淙之聲。
“啊,畫山到了!一不知是誰驚呼起來。遊客唰地一起湧上了船頭,競相觀賞,爭相拍照。導遊也字正腔圓地說:相傳天宮神馬,放牧漓江,為畫工所見,想描繪下來,馬群受驚,誤人石壁而永留人間。由於為神馬所化,形態莫測,不易分辨,自古就有民謠說:“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有幾雙?看出7匹中榜眼,看出9匹中狀元。”此處因有九馬畫山之名,簡稱畫山。清代著名學者阮元任兩廣總督時,五臨畫山觀賞,有“六年久識奇峰麵,五度來乘讀畫舟”詩句,題刻“清漓石壁圖”五字於畫山,並表示願棄高官而任陽朔七品縣令,可見畫山之迷人。當年周恩來總理遊漓江時,在3分鍾之內就找出了9匹馬。導遊說:你們找找看,能找出幾匹?這時遊客精神來了,有的說找到3匹,有的說找到7匹……我全神貫注地看著、找著,隻見漓江東岸,五峰連屏;西麵峭壁臨江,高寬百餘米的石壁上,赤橙黃綠,色彩紛呈,濃淡相間,斑駁有致,宛如一幅神駿圖,9匹馬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或立或臥或奔或躍,或飲江河,或撕雲天。
畫山之下向右轉彎,到達黃布灘。這裏灘流湍急,奇石崢嶸,江底有一塊米黃色巨石,透過碧綠的江水往下看,宛如一匹“黃布”,因而取名黃布灘。
到興坪,已經是下午。這裏依山麵水,風景薈萃,素有“陽朔佳勝在興坪”之說。興坪是個曆史悠久的古鎮,三國東吳至晉代為熙平縣治。興坪的鐮刀灣,是漓江風景薈萃之地,東有羅江、僧尼、獅子等眾山,北有壽星、胳駝山,西有筆架、美女山,西南有螺螄、鯉魚山和無水寨等奇觀勝景,屏列江岸,爭妍鬥豔,美不勝收。
興坪佳勝之後,再經20公裏遊程,見那美若芙蓉的碧蓮峰脫水而出。下午4點30分,到達陽朔,我們棄船上岸。這時柔絲般的細雨又飄了起來,但見江上煙波浩渺,群山若隱若現,浮雲穿行於奇峰之間,雨幕似輕紗籠罩江山之上,活像一幅幅千姿百態的潑墨水彩畫。正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絕妙漓江秋泛圖”。
我站在江邊請同行的山東朋友為我拍了一張相,以紀念這次煙雨漓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