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湯湯
“鼓鍾將將,淮水湯湯”是《詩經?小雅?鼓鍾》詩中的首句。它描寫的是3000多年前淮河水滾滾奔流的情形。第二段開頭“鼓鍾喈喈,淮水揩揩”,“揩揩”指水流盛大的樣子。可見古老的淮河是暢達的、壯觀的、美麗的。
淮河古代與黃河、長江、濟水齊名,並稱為“四瀆”,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它之所以這麼偉大,七分自然,三分打造。它西出中原腹地桐柏山,一路走來,敞開襟懷,廣納百川,由涓涓細流而終成湧浪堆雪的千裏大河。幹流之外,還有大大小小與它牽衣扯裙的一百多條支流,其中較大者如北岸的洪河、汝河、沙潁河、西肥河,以及近年開挖的懷洪新河等;南岸的大小潢河、史河、灃河、汲河、淠河、東淝河、池河等。還有鑲嵌著顆顆明珠般數以百計的自然湖泊和人工水庫,其中較有風姿者如城西湖、城東湖、薑家湖、洪澤湖等,以及佛子嶺、梅山、響洪甸、磨子潭,安豐塘等大型人造水庫。水係縱橫,湖泊星羅,如彩帶,似明鏡,密密麻麻,錯落有致,點綴於29萬平方公裏的流域之內,如詩如畫。
“長淮緣於苔,飛下桐柏山”,這句古詩就非常形象地說明了它的源頭母體桐柏山,就是中原大地上一座風景優美之山。其他如淮西的伏牛山;淮西北的中嶽嵩山,汝陽雲夢山,以及孫悟空的故鄉連雲港海濱花果山;淮南有雲中公園雞公山,具有天堂風光的大別山,中遊的八公山,下遊的盱眙東南第一山等等,無不千姿百態,妖嬈嫵媚,各有一番風姿與神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蚌埠境內的塗山,主峰高338.7米,塗山山脈,逶迤起伏,群巒疊嶂,瞰淮而立,沿淮水向東延伸,充滿了靈氣和神秘。據說這個塗山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疏通荊山峽是大禹治淮的一項重點工程。荊山峽處於淮河中遊,來自上遊的洪水被阻於塗、荊二山之間,大禹用神斧劈開,讓淮水自南向北過荊山峽東瀉。
塗山還是大禹娶妻生子治水會諸侯的地方。
遠古時代的“塗山”不僅指地名,而主要是指“國名”,即史書上所稱的“塗山氏國”。這個“侯國”的領袖叫女嬌,一位年輕的“君主”或者叫“酋長”,是雄踞淮上的一方諸侯。當時“塗山氏國”是東夷人,大禹是華夏人,大禹娶塗山氏女為妻,就將華夏文化和東夷文化融合起來,不僅有利於大禹治水的事業,而且對鞏固和發展部落聯盟的團結,乃至對漢民族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義。
大禹與塗山氏女結婚第四天就告別妻子外出治水,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人”。“三過家門而不人”的故事就從這兒流傳千古,婦孺皆知。而“塗山氏女”女嬌思念丈夫,天天翹首盼望終於變成“望夫石”,至今仍屹立在塗山上。
大禹治水成功被封為王,又果斷地廢除了落後的原始部落禪讓製,建立了曆史上第一個奴隸製國家,創新了中國古代文明劃時代的第一頁。
一方水土哺育一方人才。淮河作為一方水土的母親河,遠古以來,就在中原大地上奔流不息,用聖潔的乳汁哺育著一代又一代英雄的淮河兒女,創造著一個時代又一個時代瑰麗的淮河文化。有被後人稱作三皇之一的八卦發明者伏羲氏,有劃時代英雄偉人夏禹和商湯,還有在中國曆史上開一代文風的春秋
戰國時期的孔子、孟子、老子、莊子以及政治家管仲,治水專家孫叔敖,秦末幫助劉邦打天下的開國三傑張良、蕭何、韓信,三國時期的大政治家、文學家曹操,神醫華佗,建安七子,唐代高僧鑒真和尚,明代大作家、《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可謂星光燦爛,輝映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