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到海參崴(1 / 3)

中俄領土爭端由來已久,原本,中國和俄國乃是兩個根本不相連的國家,可是,隨著俄國不斷擴張領土,終於與中國有了接壤,並且,俄國把侵略的目光放到了中國身上,蠶食或者鯨吞了中國大片土地,其手段包括趁火打劫、武力要挾、發動戰爭、欺瞞哄騙、恐嚇以及簽訂不平等條約等等手法……

本來,中國人要想收複被俄占的遠東領土可以說是比登天還難,希望極其渺茫,但是,1917年11月7日列寧發動“十月革命”使得俄國陷入內戰之中,這麼的,對於中國而言,讓中國人總算多多少少有一絲能夠收複北方領土的機會了……

1918年1月1日。海參崴。

海參崴原本乃是中國的國土,於1860年清王朝和帝俄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後被沙俄占領,被俄羅斯帝國劃分為本國遠東領土地區,在俄國內戰的漩渦浪潮之下,包括海參崴在內的整個俄羅斯遠東地區也被卷入俄國革命黨和“反革命”勢力武裝爭奪之中,就目前海參崴掌權者而言,乃是俄國革命黨布爾什維克手中,可是,俄國“反革命”武裝力量——俄國白衛軍自然不甘心麵對這個局麵,他們俄國白衛軍是想方設法動用包括戰爭手段來內的法子企圖扭轉乾坤。

當然,俄國白衛軍絕對不是說說而已,更加不是一廂情願的幻想,就在這日海參崴當地時間淩晨深夜十二點時刻,俄國白衛軍是朝海參崴的美國大街發起猖狂的進攻。

海參崴的美國大街,可不是因為這條街道被美國人占領了,所以取這個名字,乃是為了紀念戰船“美國號”,1859年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伯爵便是乘坐這艘戰船抵達海參崴的。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總督此行的目的是勘察阿穆爾海灣的地形,確定此處是否適合建立海港。勘察的結果自然是大喜過望,此地確為天然良港,遂定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占領東方,援引一年前俄軍占領北奧塞梯後所建立的首府符拉迪高加索為例,意思是占領高加索。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伯爵被認為是海參崴的奠基人,把他奉為俄國的英雄,他1881年死於巴黎,埋葬在巴黎郊區蒙馬特勒公墓。1903年,海參崴政府決定把他的遺骸運回國,但這時爆發了日俄戰爭,決定無法執行。

美國大街是海參崴最主要的大街,地勢可說是居中的,因為在美國街俯視可見一條一條的下坡支路和層層遞高的房屋,在平日裏這條街上已沒有車馬喧闐,行人擁擠,更何況戰爭時分。這條街的兩旁有的是高樓大廈,戲院電影院,大旅館,百貨商店,市政府等等,然而並沒有都市的喧囂雜遝,市內交通工具有電車和公共汽車,可是很少看見私人品車。

戰鬥是從時間整點0點開始的,直到現在7點多依舊沒有結束,足足持續了6、7個小時,占上風的乃是俄國白衛軍,他們是把處於劣勢的敵人給圍住在了美國大街整個範圍之內,一副隨時隨刻都要把敵軍徹徹底底消滅的模樣。

隻是,或許,令這場敵我雙方都在交戰的成員統統都想不到的是,就在海參崴時間快到7點的時候,在離美國大街大約有兩千米外的距離之處,有一個舞勺之年的中國少年,正在利用德國生產的7*50軍用望遠鏡正在觀察俄國交戰雙方的情況。

這位中國少年的名字叫做梁中國,梁中國今年才十五歲剛剛出頭,頸部偏長,喉嚨內喉結微微突出,身大頭小,身材偏瘦,手大腳長,皮膚黝黑,一看就知道這是梁中國長年在太陽下暴曬的結果,同時,梁中國是留著一頭黑色平頭短發,耳朵耳輪分明,方中帶圓的臉部內擁有兩道劍眉,眼睛不大不小,麵部上長著一個深邃的長鼻子,唇方口正,可能從他的長相來說不是很英俊,不過,好在梁中國的年紀輕輕就有1。7米多的身高,這為他人給梁中國的好印象平添了好幾分。

冬天的海參崴是一個會下雪的地方,而且,下的雪勢還很大,不時還會刮起一陣陣的大風,至少在今天就是這個情況,天空從上而下飄落著紛紛大雪或遇地而止,或遇物而止,且來勢不小,大有綿綿不休的勢頭。

盡管,梁中國本身耐寒能力就比較強,且他還穿了不低於四件的衣服,內衣褲一套,毛衣一套,外穿一襲橄欖綠的軍裝,披著一件寬敞與軍裝同顏色的大衣,手戴白手套,頭戴綠色軍帽,腰間掛著匣槍,腿上無綁腿,腳穿黑色襪子,足套軍靴,隻差脖子圍著圍巾……可是,就算這樣,梁中國在內心中隱隱約約還感到一絲絲寒意入體,由此,可見海參崴寒冷程度有多高!

雪已經下了有一周的時間,外出人渾身上下都沾滿了雪片子,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海參崴建築物是幾乎絕大部分部位都被白雪給包裹的嚴嚴實實,街道上積雪也堆積出厚厚超過三寸的高度,還呈現出有增無減的趨勢在發展。

當俄羅斯帝國是從中國手中奪走了海參崴以後,俄羅斯人就開始對海參崴展開去“中國化”的運動,盡管,直到現在,海參崴依舊居住著不低於2萬的大量華人,但是,海參崴的建築物大多都是俄式風格。

在遠處用軍用望遠鏡在觀戰的梁中國還用自己的耳朵聽見前方戰場是傳來發射子彈的槍聲、轟隆隆的炮火聲,以及無窮無盡大聲的廝殺聲,和若有若無斷斷續續的戰場音樂聲等等,即便,這些種種聲音是交織出現在海參崴美國大街的戰場上,可是,做為吞軍土匪頭目的梁中國還是可以分辨的出來,什麼聲音是什麼聲音,不像沒頭蒼蠅盲目亂撞,分不清東西南北!

梁中國是用軍用望遠鏡觀察了好一會兒之後,他是蹙眉放下了自己手中的物事,任憑這副捆綁著黑色繩子的德國造軍用望遠鏡吊在自己的脖子之上,立即陷入沉思,埋頭冥思苦想,想鑽研出一些問題答案一樣。

但是,老天爺似乎不允許梁中國這麼做似的,就在梁中國還沒有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之時,忽然,一聲聲“嗚嗚嗚嗚嗚嗚”的聲響是傳入梁中國的耳朵裏麵,對於這個聲音梁中國並不陌生,下意識在自己腦子裏麵就浮現出答案乃是摩托車開動的聲音,緊接著,想要分辨出到底是誰開摩托車來這裏的梁中國是立即瞧見大概有三個手持上著刺刀的莫辛-納甘步槍的白人士兵是來到他的麵前,然後,他們三人是槍口對準梁中國,明晃晃的刺刀與梁中國呈現出垂直90度的姿勢,大聲用俄語問道:“什麼人!舉起手來!不然,我們可就開槍了!”

莫辛-納甘步槍是由設計者俄國陸軍上校莫辛和比利時槍械設計師納甘共同命名的手動步槍,在俄國也被稱為莫辛步槍,這種步槍乃是俄國人最常用的步槍,其使用範圍之廣上至到俄國發動侵華戰爭,日俄戰爭以及參加目前的歐戰,下至俄國普通老百姓打獵防身都是用這種步槍。

梁中國雖然是一個中國人,可是,他還是懂俄語的,因為,在梁中國心裏麵認為俄羅斯乃是中華民族最大的敵人,對中國有著莫大的傷害和威脅,自己要是通曉俄語,絕對是有益無害,日後肯定用的上,所以,梁中國是自學俄語,並且,說的無比流利,不會說的結結巴巴。

白人最有可能就是俄國人說俄語,梁中國是用自己的眼睛打量了一下這三名俄國士兵一下,結果,他發現這三名俄國士兵應該都是俄國白衛軍的軍人,這點,梁中國是從他們三人身上穿的軍裝得出的結論。

經過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實戰檢驗以後,俄國陸軍於1907年開始發放新式軍服,從而奠定了俄國參加如今歐戰的基本軍裝模式。這種新式陸軍軍裝是一套橄欖綠的軍裝,它包括一件奇姆那斯特卡襯衫(僅配備於士兵),一頂用毛料或者布料製作的大簷式軍帽,一件欣奈爾軍用大衣。

這種大衣采用雙排紐扣、翻領式設計,而襯衫則采用了立領設計,肩章用來表示官兵們的軍銜,而大衣領章顏色所表示所隸屬的軍種、兵種以及所在團的番號,這種陸軍軍裝於1913年又有了一些更改,其中包括獵裝式軍用上衣的後側開衩、紐扣的圖案等等,修改以後的設計方案更容易體現軍便裝與檢閱禮服的鮮明特點,例如,軍便裝的特點著重於紐扣以及獵裝式軍用上衣的各種彩色胸飾,從而改變了袖標與領章這兩方麵的標誌。

這三名白人士兵正符合俄國白衛軍的裝束,梁中國笑了笑,他也用俄語回答道:“俄國士兵們,你們好,我是中國人,乃是吞軍土匪領袖梁中國,邀日本太刀師團師團長南川原重之托,特來和你們俄國白衛軍合作,共同消滅布爾什維克黨這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