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兵謀牡丹江(1 / 2)

第617章兵謀牡丹江

華勝利透過望遠鏡看到,魏大虎率領著其部的戰士們,對於那些被臨時留下來進行阻擊戰的日軍,簡直就是一種快刀斬亂麻的近身血戰。

魏大虎率領著所部的戰士們,追到了日軍的214大隊後,就是一陣的狂殺亂砍,對於距離較遠一點的小鬼子就直接開槍射殺……

這些日本鬼子兵們,雖然知道了這場戰鬥已經打敗了,但是他們深受其日本軍國主義的毒害,為認他們發對著的對中國的侵略之戰是正義的,他們憑著他們的武士道精神,抱著必死的決心,還在跟著魏大虎所部做著魚死網破的最後的拚殺……

華勝利透過望遠鏡,看到了魏大虎所部的戰士們,在跟日軍進行著拚刺刀的過程中,也有死傷,最後,魏大虎率領著其部的抗日義勇軍獨立旅南征軍的戰士們,在十五之內解決了這場戰鬥,將那些逃跑的小鬼子都追上了,並全部殲滅掉日軍的214大隊!

華勝利引得勝這師進城,留下了魏大虎所部在城南陣地了附的打掃著戰場……

華勝利率領著抗日義勇軍獨立旅在樺林鎮休整一天,將幾場戰鬥下來的抗日義勇軍獨立旅南征軍的傷員,留在了樺林鎮內進行治療……

第二天,華勝利命令抗日義勇軍獨立旅南征軍,繼續踏上了向南征戰的路途。

華勝利率兵二千四百名,利用五十輛運兵車,向牡丹江地區開進……

華勝利率部,於當日的上千九時許,揮師臨近了小鬼子所占領的牡丹江市。

這牡丹江市,因黑龍江省鬆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橫跨市區因而得名。

牡丹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漫長的曆史變革中,由於各個朝代的更替,其稱呼也不盡相同。在夏、商、周時期,被稱為肅慎、息慎和稷慎……

清王朝入主中原後,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這因為滿族的皇帝們,認為,東北是他們大清的龍興之地,不準漢人進入,免得破壞了他們大清的龍興之地的風水。

後來,清王朝為了穩定政權,繼續擴張中原地區的疆域,清王朝從順治到康熙年間不斷往寧古塔一帶(即現在的牡丹江一帶),撥民和安置有戰功的八旗官兵及其家屬,漢族人逐漸增多。

寧古塔遷往新城後,寧古塔作為清朝政府的流放地,先後有大批被朝遷罷職、刻黜的官員和一些有學識的文士被“謫戍”或“遺戍”到這裏。他們的到來,對傳播中原文化,加速民族融合、開發建設邊疆都做出了積極貢獻。

1860年,清政府開始對東北地區局部解禁。

1881年,清政府開放了寧古塔管轄下的鐵嶺河,1904年,牡丹江流域全部開禁,大批漢族人進入了這一地區。

到了二十世紀初,牡丹江市還是一片人煙稀少、土地荒蕪的地區,當時的地圖記載這一帶叫“黃花甸子”,因有大片黃花點綴於草地上而得名,僅有四、五戶人家分散居住,屬於寧安第五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