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長沙會戰(大捷)(1 / 3)

第733章長沙會戰(大捷)

進入到了1939年9月以後,華勝利感覺到了在東北的關東軍和偽軍們,加大了到東北各地的抗日武裝部隊、遊擊隊的大規模的掃蕩,使得東北的抗日形勢陷於不利。

華勝利通過中共北滿省委的特別聯絡員孫永年同誌,得知了日軍在華北地區也是如此,大加了對於日軍占領地區的鄉村的掃蕩,而在正麵戰場上的攻勢卻不是那麼全麵地鋪展開,而是有將日軍的優勢兵力向現在的國民革命軍所守的長沙方向集結的形勢……

華勝利從日軍的這種態勢上分析:日軍應該放棄了速戰速決的戰略,準備長期作戰,日軍把軍事打擊的重心,移向對付其後方的抗日遊擊戰了……

華勝利命令,抗日義勇軍獨立旅作好獨占日軍掃蕩的準備。

另外,華勝利也正在催促著李貴和何良的代表團,加快與邊境的蘇軍的交涉,要盡快地交易來軍火,以補充抗日義勇軍獨立旅的武器彈藥……

……

從1939年8月開始,日軍第11兵團便調兵遣將,集中了步兵10萬,陸軍航空兵團約100架飛機及海軍一部的強大兵力,企圖集中打擊中國長沙一線的第9戰區的中國軍隊的主力……

日軍並在政略上,實施日本政府的“以打誘降”的計劃,企圖挫敗國民黨軍的抗日意誌,從而導致國民政府屈服,從軍事上配合推出降日的“汪偽政權”。

中國方麵,鑒於長沙的極端重要性,早就判斷出日軍必將進攻長沙,為此確定了守衛湘北贛北的基本方針,向第9戰區不斷下達作戰指示。

9月上旬,第9戰區判斷日軍進攻長沙即將開始,加緊部署,嚴整戰備。

但長沙地區的地勢,卻不利防禦作戰,北部平坦無險可守。

為此,總結了抗戰以來,數次中國軍隊在會戰是的失敗經驗教訓,中國軍隊準備改變以前層層設防和逐次防線地,與日軍進行陣地防禦戰的呆板挨打戰術。轉為隻以部分部隊堅守正麵既設陣地,逐次予敵消耗,主動轉移至敵之側翼,繼之以伏擊、側擊、尾擊等各種手段逐次消耗敵兵力,待敵進入預定決戰區域,集中使用絕對優勢兵力,將敵一舉圍殲。

同時,中國軍隊及高層,也認真吸取了南昌會戰的教訓,特別注意破壞一切可資日軍利用的道路。這些道路,包括鐵路、公路甚至鄉間小路,使日軍機械化部隊和重炮兵行動困難。

而日軍方麵,日第11兵團為打擊中國軍隊的抗戰意誌,消滅中國第9戰區部隊,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師團,及3個旅團,一共約10萬兵力,在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下,采取奔襲攻擊的方針,發動了“湘贛會戰”,進攻長沙。

為打破日軍戰略企圖,中國第9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嶽,指揮16個軍30多個師,共計約40萬人的兵力,采取逐次抵抗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準備在長沙附近消滅進攻的日軍。

指揮長沙會戰的中國軍隊的抗日將軍是薛嶽,他又名仰嶽,1896年生於廣東省樂昌縣。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擔任孫中山的警衛團的營長。

薛嶽後在國民革命軍李濟深的第4軍中任師長。1935年進,薛嶽任貴陽綏靖主任,曾代理黔省主席。抗戰開始後,薛嶽主動請纓殺敵,率部參加了“八、一三”上海抗戰。

1939年開始,薛嶽代理第9戰區司令長官,負責指揮兩湖和江西部分地區對日的作戰。

此次長沙會戰又稱湘北會戰,主要在贛北、湘北、鄂南三個方向作戰……

1939年9月14日,日軍第106師團,由贛北奉新向會埠的中國守軍第19集團軍第60軍,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