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昆侖關大捷
1940年1月4日,國軍新編第22師進駐了日軍丟棄的九塘地區。
國軍第5軍繼續進攻八塘,日軍拚死抵抗,戰鬥異常激烈……
1940年1月7日,鑒於今村均急於親自上陣並以第5師團全力為第21旅團報仇,並打算與中國軍隊開始決戰……
國軍21軍軍長安藤利吉,命令其部固守南寧待援:“第21軍欲將有力兵團調至南寧,殲滅聚集於南寧方麵的日軍。第5師團仍應確保南寧及附近要地,以利轉用兵團之挺進。”
1940年1月7日起,調往桂南的日軍第18師團,由師團長久納誠一中將親自指揮、加上櫻田武少將率領的近衛混成旅團,共1萬5千餘日軍從廣州上船。
日本軍部被中國軍隊在昆侖關的攻勢震撼,曾派大本營參謀次長澤田茂,從東京趕到廣州;並派南支那方麵軍副參謀長佐滕賢了、作戰主任藤原五,陪同日軍參謀本部作戰主任荒尾興功、中國派遣軍副參謀長鈴木宗作等到達南寧,但未能改變第21旅團的失敗命運。
1940年1月10日,蔣委員長親臨遷江,與白崇禧、陳誠、張發奎、徐庭瑤、林蔚等討論下步作戰計劃。
白崇禧提議:“乘敵新敗,援軍未到,集結到廣西的中央軍李延年第2軍、甘麗初第6軍、姚純第36軍、傅仲芳第99軍會同第5軍等部隊,發動攻勢,一舉收複南寧。”
10日,日軍也製定了《賓陽會戰指導方案》,定於1月下旬,在以賓陽以南地區與國軍決戰。
1940年1月11日,正當白崇禧發布部署命令後,準備開戰時,返回柳州的蔣委員長致白崇禧一封信,推翻頭一天的會議上的決定,蔣委員長不準備再把第5軍投進去……
白崇禧也不願把從各地調來的桂軍拿去與日軍硬拚,而其他地方軍隊見狀,也不願意充當炮灰,所以發出改變作戰部署的新命令,全部進入固守狀態。
這樣,日本方麵就贏得時間從容部署,準備伺機發動反攻。
1940年1月12日,國軍的杜聿明的第5軍,進攻八塘仍毫無進展,而第5軍在經過苦戰之後,傷亡甚重,人員疲憊,已經不適合戰鬥,於是奉命轉移至思隴、黃圩、太守等地休整。攻擊任務移交給了姚純軍長的第36軍接替。這樣,國軍第5軍正式退出了這次昆侖頭戰役的戰鬥序列……
整個昆侖關戰役,中國軍隊進攻,日軍防守,攻方很吃虧,中國部隊裝備戰鬥訓練不如日軍,這種情況下,國軍殲滅大量日軍主力,光複了昆侖關,這是國軍發動的一個漂亮的攻堅戰、殲滅戰。
說全殲日軍第21旅團是毫不誇張的,除擊斃該旅團的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之外,還擊斃了第42聯隊長、接任中村的代旅團長阪田元一大佐;擊斃了第21聯隊長三木吉之助大佐;及副聯隊長生田滕一;第一大隊長杵平作;第二大隊長官本得;第三大隊長森本宮等;曹長以上的日軍軍官陣亡85%以上……
中國的王牌軍隊國軍第五軍,打敗了日軍中的鋼軍。
昆侖關戰役中,日軍陣亡士兵4000人以上。雖然,中國軍隊傷亡更多,第五軍榮譽第一師鄭洞國所部的1萬3千人,撤下戰場的時候,戰鬥兵隻剩700人,整個國軍第5軍負傷一萬一千餘人,陣亡五千六百餘人,生死不明八百餘人,另傷亡及失蹤的雜役兵共計6416名,合計傷亡約2萬4千餘人,但是,國軍的基本幹部仍健全。日軍的第21旅團,已經名存實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