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天皇錄投降宣言,主戰派發動兵變
華勝利看到:蘇軍三路大軍經過六天的激戰,打得日軍潰不成軍……
華勝利在心裏估算著,天皇和日本政府看到日軍的大勢已去,他們已經回天之術了,應該決定投降了吧?……
可是,在1945年8月14日夜裏,在日-本,軍國主義毒害成戰魔日軍陸軍高層,寧願戰死或戰敗剖腹,也不願‘屈辱’地投降,早已醞釀的一場政變,指向天皇和日-本政府……
麵對戰局失敗的日-本天皇裕仁,準備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宣布向盟國無條件投降。
在此前一周內,日-本主戰與主和兩派各執一詞,數次會議爭論不休,議而不決。
雖經天皇聖裁又聖裁,主戰派仍陽奉陰違,其追隨者準備發動“起義”,追殺主張投降的大臣,包圍皇宮,搜查天皇錄音,迫使天皇《終戰詔書》投降錄音不能播出……
之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英等西方國家紛紛對日宣戰,日軍從戰略優勢頂峰滑坡。
特別是中國軍民拖住了百萬日軍,使之深陷泥譚而不能自拔,人力物力消耗無窮,隨著時間推移,敗績接踵,至1944年夏,日本吹噓的“絕對國防圈”被摧毀,本土處於盟軍飛機轟炸範圍之內。
挑起太平洋戰爭的東條英機內閣,眼看日本敗局已定,被迫宣布倒台。
新上台的小磯國昭內閣,接收的是一個內外交困的爛攤子,苦苦支撐了8個多月,終因回天無力而自請辭職。
1945年4月5日,鈴木貫太郎出任內閣首相,組閣未及一個月,傳來噩耗:希特勒戰敗自殺,德國投降。
鑒於日-本的戰爭能力喪失殆盡,已如大廈之將傾,鈴木經上奏天皇準允,著手製定收拾時局、結束戰爭的對策,隨之向駐蘇聯大使佐藤發出訓令,令其婉請蘇聯政府出麵調停。
佐藤的複電頗有點不祥之兆,稱訓令到達莫斯科時,斯大林及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等要人,正準備出發參加國際會議,故而一時無法得到具體的答複。
7月26日晚上,由美、中、英三國簽署的《波茨坦公告》,向世界播出,其旨要是敦促日本投降:盟國將給予日本的最後之打擊,不至其停止最後抵抗不止;日本應盡速決定一途,立即宣布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否則,即將迅速完全毀滅。
次日早上6點鍾,日本海外廣播局,監聽到了又從舊金山播出的《波茨坦公告》。
10點鍾,日本內閣六巨頭舉行最高戰爭指導會議,議題隻有一個:日本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
內閣六巨頭是為首相鈴木、陸軍大臣阿南大將、海軍大臣米內大將、參謀總長梅津大將、軍令部長官豐田大將、外務大臣東鄉。
會上,首相鈴木、外相東鄉申述理由,認為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是不明智的。而以陸軍大臣阿南為首的軍方人士,堅決主張無考慮餘地。
屈服於多數的軍方的壓力,鈴木於28日代表日本政府,向新聞界發表談話:政府的態度是默殺《波茨坦公告》。日本及世界輿論評論說,所謂“默殺”,亦即不予置理,默然無視,是另一種形式的拒絕。
以後幾天中,日本急切地等待蘇聯的答複,把希望寄托於蘇聯的斡旋。
美國得知日本拒絕《波茨坦公告》後,把對日本“最後之打擊”付諸行動,於8月6日向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廣島幾成平地,數十萬人喪生。
以阿南為首的主戰派仍不甘示弱,為防動搖軍心,以圖再戰,有意貶低原子彈的威力與破壞作用,由他簽發的陸軍部的公告中是這樣說的:美國的B-29型轟炸機空襲了廣島,使用了一種新型炸彈,造成了重大損失。
期待既久的蘇聯的答複終於來了-------不僅是斷然拒絕調解,更是始料不及的對日宣戰!
1945年8月9日上午10點半,鈴木再次召開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他在傳達了天皇的話後說:“廣島已被摧毀殆盡,蘇俄軍隊又大舉入侵滿洲。皇軍實際上已無法再戰,依我個人的看法,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沒有別的出路,諸位的見地如何?請各抒己見。”
難熬的一陣沉寂後,海軍大臣米內先開了口,但也隻是問號而非明確的表態:“是把盟國的公告作為通牒接受?還是要求條件?”
主戰的阿南搶在鈴木身前,情緒激動地說:“條件當然要講,無條件投降,是不能接受的。”
鈴木沉吟著道:“如果要講條件,不妨提出來商討。”
“首要的一條,是保留天皇體製。”參謀總長梅津的話一出口,眾人均表讚同。
阿南補充新的條件:“再有,盟軍對日本的占領應盡量避免,萬不得已時,隻能作小規模象征性的占領,東京必須除外;皇軍武裝的解除,對所謂戰犯的處理,由日本負責,盟國不得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