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東來宿少林,
山僧禪榻冷雲深。
天風驚覺三更夢,
鬆梢秋聲響玉琴。
少林寺創建於北魏,興於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王,而名動江湖,唐王李世民登基之後,感念其功德,大肆封賞,賜田千頃,並稱少林僧人為僧兵,從此,少林寺名揚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刹。
元朝末年,少林方丈天覺大師,見天下百姓賦稅繁重,民不聊生,元人對漢人更是掠奪糟蹋,視為牛馬。隻歎道:“佛說眾生平等,放眼天下,卻還有何平等之事,佛說度化眾生苦難,整日誦經念佛,也不見能度化一人。”便帶領一眾少林武僧,與千葉道觀一塵道長,一同響應起事。
朱元璋念他是出家人,隻怕他戰場之上心慈手軟,不忍對敵人下手,卻料他道:“出家人本應慈悲為懷,但若遇冥頑不靈,殘暴不仁之人,當須以殺止殺。”遂投身戰場,與韓成、鄧通、一塵、冷謙並稱‘東南五虎’,勇冠三軍。中原一統後,又折返少林,終日青燈古佛,不再過問俗事。
卻說冷淩秋一路向北,馬不停蹄,這日傍晚時分,終見前方一山巍然屹立,峰巒聳翠,層巒疊嶂,心道:“趕這些路,可終是到了。”遂朝山上行來,直奔少林寺而去。
少林寺位於少室山,冷淩秋遠遠便瞧見一片錯落有致,宏偉端莊的院落依山而建,就連那山門也是肅穆莊嚴,門前一對石獅雌雄相對,石獅之側,一名迎客僧正來回踱著方步,那僧人一見冷淩秋,連忙迎將上來,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這位客人,可是冷施主?”
冷淩秋一驚,他怎知我是誰?莫非是專門在此地等我不成?但人家既然問起,隻好道:“在下冷淩秋,不知大師可是專門等我?”那僧人見他滿臉疑問,又道:“施主不必疑慮,小僧慧明,我寺方丈算好時日,隻道今日冷施主必定前來,故命小僧在此相候。請施主隨我來吧。”
冷淩秋心道:“這也能算準?莫不是有人泄了行蹤?但自己一路小心謹慎,便連老偷兒也沒敢說,又怎會......”突然想到常婉,定是常婉早已飛鴿傳書,將自己啟程之時告訴了方丈。而自己馬不停蹄,並無耽擱,如此算來,今日抵達倒也差不了多少。便請那慧明僧人前頭帶路,他則一路跟隨而行。
進山門,過甬道,前麵天王殿,後麵大雄寶殿,左側為鍾樓,右側達摩院,再往前便是藏經閣,閣後則是方丈室,冷淩秋見這少林寺雖無玄香穀那般天然秀麗,卻多了一分雄偉壯峙,心道天下第一古刹,果然名不虛傳。
那僧人將他領到客堂,道:“今日天色不早,冷施主先在此歇息,小僧等下讓人送些齋飯過來,施主行動可隨意些,除了藏經閣和達摩院,哪裏都可去得。”冷淩秋一聽,忙道:“慧明師傅,在下此來,是為求見方丈大師,且有重要事情相告,不知師傅能否為在下引見?”慧明道:“施主之事,方丈已經知曉,還請施主不要著急,方丈正在見一位重要客人,等送走客人,小僧自會前來相請。”說完便自退出房去。
冷淩秋滿臉疑惑,方丈知我前來也就罷了,卻連我來做什麼也能知曉?我來少林學習易筋經,這事師父曾飛鴿傳書,這倒說的過去,難道說我這次替太湖水寨送信他也知曉?如果說常婉早已告知方丈我來送信,那我此行還有何意義?難道說僅僅是把那半卷《農耕伐漁圖》帶上來麼?
他思來想去不明所以,便幹脆安心靜坐下來,反正已到少林,倒不著急這一時半刻。他和成不空雖隻相聚短短一日,心氣卻被成不空的豪放灑脫所感染,已然看開不少,隻覺這世間還有多種活法,而自己之前極端、偏激,已然失去了太多的樂趣。他心境放開,便安然忘床榻一躺,雙目微閉,回顧溫習起成不空教他的《禦風行》來。隻是這幾日奔波太累,他身體雖然強健,卻無真氣護體,和那些市井凡夫也所差無幾。不過多時,便已沉沉睡去。
恍恍惚惚間,又夢見那條小蛇,隻是這次卻比以往都來的凶猛,那蛇又長又大,在體內橫衝直撞,似要破體而出,隱隱中還撞得筋骨發痛。冷淩秋睡的正香,被它撞的不耐煩,便想伸手去按,豈料那蛇狡猾異常,剛一伸手便不知所蹤,過不多時又蠢蠢欲動,幾次三番,不堪其擾。
眼見那蛇又遊向肩頭,便側身一拳擊去,隻聽得‘轟隆’一聲,便覺全身一震,身體直往下落,嚇得他頓時驚醒,卻見自己睡在地上,趕忙爬起一看,不由大驚,隻見那床榻不知怎的已經垮塌在地,木屑翻飛,一片狼藉。
冷淩秋心道:“這床也太不堪用,一睡便塌。”這時聽得敲門聲起,連忙開門,卻是慧明。他見屋內一片煙塵,忙問道:“冷施主,可是出什麼事了?”冷淩秋臉上一紅,答道:“沒事,沒事,我剛才一不小心,把床睡塌了。”慧明果見那地上散落的床板,不疑有他,便道:“許是年生太久,有些朽了,施主可有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