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檢察官作家海劍(代序一)
蕭立軍
認識海劍是從他拿到編輯部的作品開始的。讀了《中國高智能犯罪調查》、《心魔》兩部打印稿後,我認為海劍的東西可以在《中國作家》上刊發,隻是作品雖紀實性較強,但文學的構思不太精到,文學性的敘述方式也略欠火候。因此,我請編輯任啟發跟他談一談,再修改一下。啟發同誌後來告訴我,海劍想直接聽一聽我的意見,這樣就有了我和海劍麵對麵的接觸。
那是在一個小酒館裏,幾個搞文學的朋友一邊涮著羊肉一邊海闊天空地聊了起來。海劍畢竟是有著博士學位的作家,他比較善於歸納他所掌握的素材,而且邏輯性極強,所以時不時地要和我爭論爭論。我告訴他:《中國作家》是一種文學性期刊,對文學性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它的讀者是文學愛好者,對審美有很強的把握能力。他們不僅要看你作品的真實性,還要從作品中讀出真善美。即使是鞭撻假惡醜,也還是要有審美或審醜的道德價值取向。你的作品有文學性的方式,但更多的是社會學方式,甚至是統計學的方式。我認為這還很不夠,尤其是要在《中國作家》刊發,就更要求你下工夫,把你的故事敘述得漂亮點兒,把你的人物性格描述得鮮明再鮮明,要讓讀者讀完你的作品有好讀耐看的感覺,經得起讀者琢磨。我知道海劍有些不大服氣。其實,每一個作者喜歡自己的作品就像喜歡自己的孩子,別人誇可以,批評就不高興聽了。但我對海劍說的,不是具體指我看到的這兩部作品,而是在說他的創作方式。海劍一時也難以理解我的用意。
作為一個有30年編齡的文學期刊的老編輯,我更看重海劍的創作潛力。他在檢察係統的宣傳部門工作,能大量接觸案件、當事人,有很厚重的活的內容;他的文字也是經過嚴格的係統的訓練;他本人又極勤奮,一邊忙著本職工作,一邊還能寫出大量的作品,這說明什麼?說明他有天賦。老托爾斯泰說:天才是什麼?天才就是勤奮,天才就是積累。所以,我對海劍說:“你要著重琢磨琢磨你創作的敘述方式,其他的,你沒問題,《中國作家·紀實》可以請你當專欄作家,每期發你一個中篇。你的優勢在於,你們這一代作家在尋找一種富有新意的敘述文本,和現在的讀者更貼近。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報告文學方式,顯然已經不符合今天讀者的口味,我們再用那樣的方式去寫作品,讀者會反感的。無論如何,我對你的創作很有信心。”
後來,《中國作家·紀實》發表海劍的一個中篇——《智能犯罪現場調查》,而且反響甚好,令我欣慰。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