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認真調研,收集資料
彼得·林奇,環球最優秀的基金經理,其管理的麥哲倫基金連續13年複合收益率達到29%,基金從2000萬美元成長到140億美元。如此成功的股票證券專家曾對入市的股民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不進行研究的投資,就像打撲克不看牌一樣,必然失敗。”
對此,很多人可能不以為意。可事實上,很多人投資股票確實很盲目,覺得某隻股票價格連續上漲就追高,買了股票連入手的股票究竟是屬於哪個行業的都不了解。這樣的股民要想贏錢,也很難。
那麼對於投資股票,彼得·林奇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要與經紀人或專業人員交流。彼得·林奇曾表示自己一年要聽取大約上百個經紀人的意見,每天根據助手的信息提示,再找一定的主題與該領域的經紀人進行溝通。所以,彼得·林奇建議每位投資者要爭取在各種媒體上看到或聽到很多專家或經紀人的意見,這些專家包括投資經理、投資顧問、經濟學家以及政府官員,從這個渠道來的信息采取了一種大眾對某股票的評價。
在這裏,需要投資者注意的是,聽取經紀人或其他專家的意見,並不代表著一定要采納。因為聽取與相信並不等同,也不矛盾。要知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公司借助專業人士運用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平台來宣講自己的業績,讓投資者以為依靠這些“大師”就可以賺大錢了。可是往往結果是投資者交了一筆谘詢費用後還要承受巨大的虧損。所以,不要說這些“黑嘴”性質的股評,就是對一些正式的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也要仔細分析,找出有效信息。很多研究報告的作者並不是很認真地撰寫報告,即使他是實地去考察了,許多信息也並沒有在報告中反映出來,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就必須認真分析、客觀評價,從繁多的信息裏慧眼識金,找到正確的消息。
如果投資者有時間,還可以挑選當地在地利上占優勢的股票,然後深入研究該上市公司內部,挖掘其內在價值,通過探訪等形式掌握更多該公司的資料。隻要把一隻股票給研究好,確定這隻股票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公司營運穩定,我們就能反複在這隻股票上做差價獲利。要知道人的精力有限,把一隻股票給研究好了,就等於把這隻好股票當作自家的提款機。
其次,與投資公司人員進行交流。現在,很多上市公司都設有投資者關係的專業部門,負責接待投資者的谘詢以及對市場的一些異常變化做出回應。這就給投資者提供了方便。投資者可充分利用這一渠道來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彼得·林奇通常不會大搖大擺地走進該公司,或者跟該公司預約時間進行溝通。因為他知道這樣收集到的信息很可能是虛假信息。大多數時候,彼得·林奇都是偽裝一番去某公司進行調查。有一次,彼得·林奇跟工作人員到某個上市公司,進去轉了一圈,發現該公司的廁所裏非常幹淨且沒有異味就打道回府了。工作人員不解地問,怎麼不繼續調查呢?結果,彼得·林奇告訴他們,一間公司如果連清潔工這樣末端的員工都管理得非常好,廁所幹幹淨淨的,那麼說明這家公司在管理上沒有什麼大問題,可以放心投資。所以,投資者也可以參考彼得·林奇的方法,多跟某公司的員工聊聊,看看公司環境、擺設等細節問題,還可以把服務人員的工作態度也列入考慮的範圍。
最後,彼得·林奇會認真研究可能投資公司的報表。要知道報表是上市公司在一定時段內經營情況的總結,也是公司財務狀況對外披露的途徑。可以說,財務報表是投資者了解企業的一個窗口,是透露出企業的未來價值的資料。在1994年,彼得·林奇發現強生公司的股價在一路下跌,但是翻看其財務報表,各項指標都相當不錯,公司的利潤增長已經持續了30多年,且公司過去對利潤的預期也很少出現偏差。由於股價的下跌,技術派的投資者紛紛賣出股票。而他卻發現,股價下跌的症結在於政府可能出台一項政策,這項政策可能會對公司產生影響,但實際上影響並不一定如想象中那麼大。於是他果斷買進了該股票,結果取得了相當好的收益。
總的來說,彼得·林奇談及他成功的經驗時,總是不離“調研”二字。他上任之後不但對下屬的調研人員反複強調實際調研的重要性,而且自己也經常親自參加這項煩瑣的工作。他在做這件事時,完全沒有總經理的架子,而是事必躬親,所以他也很少有失誤。彼得·林奇對人們為什麼在購買枕頭、肥皂、燈泡和衛生紙時仔細查看枕頭上的商標,精明地比較肥皂價格,費心地計較燈泡的瓦數,耐心地比較衛生紙的厚度和吸水性能,而在購買股票時卻顯得異常粗枝大葉感到困惑無比。人們往往根據一些耳語消息購買某種股票,而不進行絲毫的調查研究。這種信息常常是靠不住的。雖然有些人不做調查照樣在股票生意上賺錢,但這種投資就像“打出牌來不看牌”一樣,在冒不必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