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出現點意外,項仲不得不以托孤的方式,讓項書跟隨殷丞左右。以殷丞特立獨行的風格和天馬行空的思維,在這亂世之中,應該不難闖出一片天地。隨著殷丞的發展,隱在背後的項書,想必不難跟著一起水漲船高。隻等時機成熟,就能和鍾離實等人裏應外合,一舉成為一方諸侯。
那時項書還年青,擔不起這個重任,所以就讓軍師範中謊稱鍾離實的管家,陪項書一起入蜀。既可以提醒項書不要漏了馬腳,同時也可以臨事決斷,以免錯失良機。
範中能得項仲所托,自然有過人之處,殷丞無意中忽略的事,卻被範中給惦記上了。經過仔細調查和分析,範中終於找出了令王、孟兩家結下不解之仇的罪魁禍首。此人正是孟節和他的母親。
孟節之母早有野心,不然也不會伺機勾引孟莊,還生了孟節這個兒子。不過孟莊並非昏庸之人,再加上孟節的身世有些可疑,所以孟母一直沒能正真達成心願。當初孟莊雖然隻有孟節這麼個兒子,可孟家的族人很多,光叔伯兄弟就不下十人。如果孟節得不到老爺子的信任,繼承孟家家業的可能性不到一成。
孟節母子雖然陰毒,卻不是很有謀略的人,想不出太好的辦法幫助孟節上位,而且孟莊的威望也不是他們能夠抗衡的。既然無法使孟家產生內憂,就隻能讓他們麵對外患,這樣他們母子才能有機會趁亂奪位。如此一來,他們首先要破壞的就是王家和孟家和好之事。
和王家少女一起私奔的孟家少年,其實就是孟母刻意安排的,最後自然被他滅了口,連屍首帶財物都一起埋了,所以這麼多年大家才找不到他的下落。
很不幸,雖然他們的計劃在開始階段進行的很順利,可最終卻被殷丞給破壞了,而且孟莊還生了孟獲和孟優兩個兒子。在那時,朱提,乃至整個益州,殷丞的勢力對於孟節母子而言,絕對是座難以逾越的高山。有殷丞這個嶽父給孟獲撐腰,孟節完全喪失了競爭的機會。孟節母子雖然毒卻不傻,在權勢和性命麵前,他們做出了十分理智的選擇。可就在他們決定徹底放棄的時候,突然有人悄悄聯係到他們,說是願意幫他們謀取孟家的大權,甚至可以幫他們控製整個南中,作一個逍遙王。
孟節母子的心,又活了。
聯絡他們的當然是範中了。
項書和範中想要依靠殷丞來發展自己,一方麵要竭盡全力幫助殷丞,不然他們自己也將無處借力;另一方麵又要暗中扶持一些與殷丞不合的勢力,以便在時機到來之際能一舉取殷丞而代之。孟家母子自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甚至可以說,在整個益州範圍內,隻有孟節母子是最合適的,盡管他們更想拉攏的是李嚴,可實在不敢輕易冒險。
範中能知悉孟節陰謀,其實是很偶然的事。就是那一年清明,範中在瀘水邊隨性閑逛,無意中看到有人在岸邊設祭。古往今來,瀘水不知道吞噬了多少人命,清明時節有人在岸邊祭祀親友,實在是太平常不過了。可範中看見的這人有些奇怪,凡是來瀘水獻祭的人,通常都是麵向江水焚香叩頭,沒人會背對著江水朝岸上遙拜的。
孟節母子不為孟莊所喜,故而能掌握的地下勢力其實很少,正真能得到孟節信任的那就更是少之又少,或者說隻有一個。殺人滅口這種事必須親信才能去做,盡管這個人生性膽小,卻也隻能勉為其難了。
這個人硬著頭皮完成了孟節母子交付的使命,還把屍體埋在了瀘水之畔,可他總是覺得死者的冤魂跟在自己左右,令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因此,每逢春秋二祭,此人必定來埋屍處上香祭拜,祈求冤魂能格外開恩,別再糾纏自己。
按習俗,祭祀完了,香、紙、貢品等物都要留在原地,可埋屍所在又不能讓外人發覺。因此此人不敢在正真的埋屍處焚祭,隻能在離此很近的河邊遙祭,這樣一來就算留下痕跡也沒人會懷疑。本來是不會有什麼事的,哪想到會被範中看到,而範中又是特別細心、特別敏銳的人。
通過觀察地上植被的不同,範中終於找到了埋屍所在,並在屍骨旁發現了不少玉器珠寶。經過確認,發現這些東西正是那個失蹤了的孟家少年所有,緊接著,順藤摸瓜牽出了孟節和他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