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奇葩不是一天練成的。
在仙界,廢仙流沒辦法正正經經地升級,正正經經地找工作。落得如此田地,隻能怪他在飛升之前,在凡間走了一條歪門邪道。
凡間又叫做凡界,與仙界相區別,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凡間共有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北俱蘆洲。
在南瞻部洲的東邊有一個大國,國號為隋。費仁流(廢仙流的原名)從小生活在這裏。
他家屬於書香門第,祖上還有人在前朝做了大官。不過,等到整個家業傳到他父親——費江,早已沒有昔日的光彩,隻剩下祖宅、一小塊田產和一屋子的舊書。
費江靠種田來養活全家人,雖然混個溫飽沒有問題,但是他覺得日子過得太苦太累。
自己這輩子是沒指望了,費江把希望全寄托在兒子身上,省吃儉用供兒子讀私塾。讓他高興的是,兒子真是塊讀書的料。
別的學童讀書時三心二意,費仁流則心無旁騖。別的學童讀書時愁眉苦臉,費仁流則喜笑顏開。即使是放學回到家中,他也是手不釋卷。
私塾的先生逢人就誇耀:“費仁流不僅僅是我教過的最傑出的學生,而且是不世之才,他日必將有一番大作為。”
為何費仁流讀書能讀到這種境界?
普通學童隻不過是死記硬背,根本體會不到讀書的樂趣。而費仁流天資聰慧,小小年紀,就能把一本本儒家經典讀懂讀透,品出裏麵的滋味。對他而言,每讀一本書,就如同與一位大師在推心置腹的交談。
如果僅止於此,費仁流充其量隻是凡人當中的不世之才,隻能在凡塵中有一番大作為。要想成為仙人當中的不世之才,在仙界有一番大作為,還差得遠呢。
突變發生在15歲,他當時正在家中翻看《論語》。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複禮為仁。”《論語》顏淵篇的這一段話引起費仁流的沉思。
原文的大意是:“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克製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
費仁流覺得有些疑問:“世上真的存在完美無瑕的禮製嗎?天下又有多少人願意束縛自己,時時刻刻遵照讓自己不舒服的禮製?”
但是考慮到這是至聖先師孔夫子說過的話,他決定把疑問先擱置下來,興許以後就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就在他打算繼續讀下去的時候,發生了古怪的事情——書中有一些句子變得若隱若現。
眼前的異樣嚇壞了費仁流,他趕快閉上眼睛,用手揉了揉,好好休息調整。
半晌過後,重新睜開眼睛,查看書上的文字,若隱若現的奇怪景象並沒有消失。
不過,這時候他注意到,雖然有些句子的顏色變淺變虛,但是其他剩餘的句子依舊保持正常的模樣。
如果眼睛變瞎變壞,怎麼會有些句子反常,有些句子正常?
試著把書往視線的上方移動,又試著把書往視線的左邊移動。無論怎麼移,反常的句子始終反常,正常的句子始終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