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6章 首輪複習(1 / 2)

劉彥昌把費仁流領到住處,裏裏外外逛了一圈,讓其熟悉熟悉環境。

同時介紹情況:“在這裏備考,好處多多。一大批學子彙聚在此,都是奔著修仙學府來的,有著共同的目標,所以營造出非常好的學習氛圍,特別是學習道家典籍的氛圍。看著大家都在努力用功,自己也能很容易地沉浸進入,不以為苦。”

費仁流點點頭,表示認同。

劉彥昌接著說道:“而且有不懂的問題,也找得到人討論。大家平時讀的都是儒家典籍,對於道家典籍,往往都要從頭學起,難免需要答疑解惑。我過去就請教過不少人,比如剛才碰到的張三聰和李四明,水平相當不錯,就住在隔壁,去的次數最多。”

提及自己的時候,劉彥昌不免暗自回憶起過去半年的學習經曆。

小時候,他在私塾讀書,沒有把全部心思投入進去,隻是單純地跟著大夥一起混。但是為了考進修仙學府,立馬端正了學習態度,跟以往截然不同,用功之切,恨不得拚了老命。

這樣的他,總想著把每個知識點琢磨透,生怕理解有誤,於是常常請教人。請教的次數多了,別人難免不耐煩,嚴厲地指出:明明之前跟他講過的內容,隔幾天又忘了,既然記不住,問也是白問。總之,話裏話外,暗示他不是讀書的料。

別人把自己說得越不堪,劉彥昌越是覺得自己要多問。於是,別人冷著臉,他就厚著臉,大不了隨身帶些小禮品以作酬謝,直到對方達到快要失控的邊緣,便重新另找一個人來問,留給對方一段冷靜期。

強迫自己厚著臉皮,其中的滋味並不好受,如今有了專門的先生,劉彥昌覺得以後的日子應該會好過許多。

費仁流這時提到要給父母寫信,詢問哪裏有可以寄信的驛館。因為考慮到至少半年內不會回去,時間太長,想瞞也不好瞞,免得家人擔心,幹脆直接稟明自己的去向和新的打算。

信寫好後,劉彥昌帶著費仁流去附近的集鎮辦事,順便四處購物,買點生活用品。修仙學府的大門,挨在集鎮旁邊,兩人特意轉過去,讓費仁流近距離地感受一下。

明明剛才還是人聲鼎沸的鬧市區,突然一下子變得安靜下來。學府的大門前,沒有侍衛站崗,但是路過的行人,自發地表露出敬畏之情,並且盡量壓低說話的音量。

放眼望去,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貼在外牆上的榜單。一大張挨著一大張,實在是太多了,密密麻麻,一直延伸過去。榜單上不僅有考中的人,還有沒考中的人,從第一名一直列到最後一名。據說,如此做的原因是,讓每個考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水平處在什麼樣的檔次,使資質不足的人自動打消繼續考的念頭。以劉彥昌的親身體驗來看,效果不錯。

該看的都看過了,第二天兩人正式進入到學習狀態。

根據修仙學府的規定,入門資格考核的教材有兩本——《道德經》和《南華經》,常年不變。首先費仁流要劉彥昌粗略地講解一遍,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對這兩本書有一個初步的整體認識。為了不耽誤時間,哪怕遇到有疑問的地方,費仁流也不提問,免得打斷劉彥昌的講課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