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辭職本身很“性感”,但還是要保住正職
在洗手間脫衣服的訣竅是先脫襯衫。很多人會跟你說要先脫褲子,但其實不然。先脫襯衫,洗手間裏的其他人還有時間從容避出去。但如果你進門就脫褲子,對他人而言則是一種冒犯。早上八點就看見自己腳邊一英尺遠的地方扔著一條脫下來的褲子,這場景堪稱噩夢。
人人都知道脫衣服之前要檢查一下門鎖,但很多人卻會忘了檢查掛鉤是不是牢固。進門後先問自己:“掛鉤會不會不牢固,我掛上去的包和襯衫會不會掉下來?如果會的話,那我是不是還得去後院把它們烤幹?”考慮到你不太可能把東西放進裝廁紙的鐵盒裏,那麼掛鉤就是你最有用的幫手了。
別指望把東西放到馬桶後麵。指望一個馬桶能掛襯衫,無異於指望一個瓷器會做表演。它可沒這功能。襯衫會滑下來落到馬桶和牆壁間的縫隙裏,它不像海軍陸戰隊隊員,還會自己爬上來。你就隻能把它落在那兒了。因此選位置的時候一定要先檢查一下掛鉤是不是足夠牢。
得到這些洗手間智慧花了我不少時間。我從嚐試和錯誤中總結出它們。至於你,你已經從我犯過的錯誤當中獲益了。單就這些見識,就沒讓你買書的錢打水漂。當然,我敢打賭你會好奇怎麼我會有那麼多關於在殘疾人專用洗手間裏脫衣服的經驗。
因為那時的我像是有秘密身份的超人。
幾年以來,我飛遍全國,利用周末到各種研討會上做演講。真的,就像超人忙著拯救生命一樣。接著,還得連夜飛回家,乘瑪爾塔火車去亞特蘭大,趕到我辦公室的停車場,從車裏拿出卡其色褲子,接著就趕到殘疾人專用的洗手間裏換衣服。沒人對此產生過任何懷疑。衣服換好之後,我就會爬上樓,使自己淹沒在辦公室的一片格子間裏。就像超人克拉克·肯特回歸到《星球日報》雜誌社裏工作時的狀態一樣。
我討厭這樣。
我討厭隻能通過在工作之餘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找存在感和投入感。每當我一開始全職工作,所有這些感覺就都消失了。我本身不討厭自己的正職,也喜歡我的老板和同事,所以不是他們的原因。我隻是討厭這種狀態:一周有40個小時我感受不到任何活著的價值。而周末哪怕隻有幾個小時,我都能感覺自己的人生有意義。
我討厭每到周一早晨就得把夢想打入冷宮。也正因此,我經常會產生一種想法。
我該辭職了。
歡迎了解“辭職文化”
我比你更擅長兩件事。
第一件是在機場過安檢時脫鞋子。就算你隻穿人字拖或者兩手空空沒一件行李都無所謂,我一樣能贏你。在我眼裏,安檢口就是競技項目裏的圍欄,而解皮帶、脫鞋子和丟開手提電腦等動作則類似於鬥牛士套牛。每當完成這些動作,我都會兩手一攤,盡情享受成功的感覺。
如果由我做主,那我一定要讓大家根據脫鞋的快慢決定登機的先後順序。這樣一定能極大提高大家的行動效率。
你問第二件事?辭職。我給你看一下數據記錄,咱們用事實說話。
從1998年我大學畢業直到2006年,8年的時間裏我先後做過8份工作。這些工作可不是業餘時間做的小兼職,跟我之前做過的那種暑期郵遞員或者為期一個下午的巡回演員完全不同。
我辭掉的那8份工作都是全職工作,清一色格子間辦公環境,每周工作40小時。公司為員工繳納“401K企業年金”,外加可轉讓的健康保險。我大部分同事都把這類工作當成事業來做,可我卻在連續的12年間,辭掉了8份工作裏的6份。剩下的兩份工作之所以會丟掉,一個是因為我被炒了,另一個則是由於公司倒閉。
那些年,我連辭職的水平都練出來了。第一次時,我把老板約出來吃飯,並在吃飯時說了這事,搞得就像情侶分手一樣。這很不專業,衝擊力也太大。不管怎麼說,芝士小火鍋以及柔和的燭光之類的東西也不該出現在辭職的場景中。第二次辭職時,我在史泰博公司供職,那時我已經在這家公司做了一年的互動文案。我緊張地走進德裏克的辦公室,向他宣布了這個爆炸性消息。當時辦公室裏還有一個叫湯姆的家夥,我就站在門口,對德裏克說:“德裏克,我要辭職了,兩周後走。”湯姆聽到後也盯著我看。我轉身走回自己的格子間,若無其事的樣子就好像剛才我跟德裏克說的不是辭職,而隻是管他要了一些回形針一樣。
可當我最後一次辭職的時候,卻連一個字都不用說。老板跟我對視了一眼,說:“等等,喬,你要辭職了?”就這麼簡單。甚至都不用提前兩周打招呼。我這雙深咖啡色的眼睛隻要一個眼神,就把事情搞定了。
我以前經常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因此必然不可能在同一個崗位上待太久。可事實證明,我其實再普通不過。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有84%的雇員今年打算跳槽① 。此外,每一代人在同一崗位上的任職時間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美國勞工部的一個調查顯示:在55到64歲的人群中,人們在同一崗位的平均任職年限為10年,而在25到34歲的人群中,這個數據僅為3.1。你和我,都會一次又一次地辭職。②
為什麼?
以前,我們一份工作能做幾十年。在30年的辛苦工作之後,我們得到一塊金表作為饋贈,然後光榮退休。接著我們跑到佛羅裏達的某個地形平坦、氣候宜人的地方享受每天下午4點半就能吃到晚飯的閑適的退休生活。可現在,情況不比往常了。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不再安守工作,而是一個個地都打算著辭職。我們開始覺得,工作變動才意味著成功和進步。
光榮退休時被贈予的金表成了束縛的象征。現在的我們,會把穩定的工作視為缺乏目標的表現,甚至將之視為一種罪惡。我們隻是為了謀生才不得不做這些無聊的工作。它們是收入來源,我們不喜歡,但卻都需要。寫下這些文字時,我才明白蒂姆·菲利斯的《每周工作4小時》能成為亞馬遜職業生涯類的暢銷書不是沒有原因的。由於大眾普遍認為工作是一種糟糕的打發時間的方式,因此每周隻需工作4小時的觀點聽起來就相當吸引人。而“在糟糕的事情上少花點時間”也變成了一個極好的主張。
我覺得在我們小時候這種想法就存在了,但這種觀念真正變成主流思想,卻是在大家上大學之後。那些好心但卻頭腦簡單的成年人會這樣告誡我們:“及時行樂吧。去歐洲求學,或者趁自己有能力,趕緊去旅行。”
人們將成年視為生命的終結而非開始:你已盡情地玩過,是時候長大了;你已享受過生活,是時候開始等待死亡了。
當下最常見的觀點是你最好在21歲之前盡情享受生命,做一切想做的事情,而在那之後,才能什麼都不做地混吃等死。很明顯,這種邏輯就好像認為一旦你到了30歲,歐洲就不複存在,去攀直布羅陀岩也得掏出身份證檢查年齡一樣。如果你沒上大學,就去不了意大利,隻能去博茵頓沙灘或者密蘇裏州度一次假。
因此我們入手歐洲鐵路周遊券,試圖在有條件的時候去發現自我。在有條件的時候,我們會去體驗高空跳傘或上烹飪課;會去買不實用的汽車,或者聽從所謂內心的聲音,到某個地方做誌願者。我們一直害怕也許就在下一秒,殘酷的現實生活就會展現在自己麵前。
如果細想,你就會發現“在有條件的時候”這句話很怪異。比如,在你快要結婚的時候,沒人會跟你說:“嘿,結婚之前,趁有條件多跟一些人上床,確保把錢都花光。如果可以的話,還要很開心地去旅行。”
人們之所以不會這麼說,是因為這些話會將婚姻生活描述得過於極端。可你知道事實並非如此,婚姻生活也可以很快樂。你認識一些婚後生活幸福的人。一旦“在有條件的時候”這句話被應用到婚姻上麵,你很快就能發現它其實是個謊言。可同樣的謊言一旦涉及工作,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卻很難識穿。
我們相信這個謊言:工作通常都苦不堪言。
我們相信這個謊言:我們能區分開工作中和工作以外的自己。
我們相信這個謊言:要擺脫苦役,追尋夢想,成為想要成為的人,首先要辭掉工作。
其實不然。
盡管辭掉正職已經成了新的美國夢,可至少在當下,這通常會是你所做出過的最壞的決定。原因如下:
唐尼困境
唐尼曾是我最差勁的一個老板。當然唐尼不是他的真名。我小時候上學那會兒,校車上有個叫唐尼的混混兒。他總向我展示自己指關節上的傷疤,那是他在打其他跟我一樣穿著背帶褲的小孩子時留下的。有天下午放學後,他把我的書包扔到了校車的後車輪底下,書包被車輪碾壞了。沒準就在那天,馬薩諸塞州休斯敦市的唐尼還曾想過把一個人往車輪下麵扔。因此我覺得用他的名字來稱呼我那個最壞的老板再合適不過了。
要知道我們單位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美國職棒大聯盟,可他卻在辦公室嚼煙葉,還總是把可樂瓶子當成煙灰缸,把嚼剩下的煙葉渣吐到裏麵。除了他,大家都很幹淨整潔。跟我另一個堪稱紳士典範的老板完全不同,唐尼絲毫不會為這種事感到羞愧。他甚至能一次性把有猴子拳頭那麼大的一坨煙葉都塞到嘴裏嚼幹淨。每次當他把嘴裏的東西吐出來的時候,那種濃鬱的萬寶路煙草味道,甚至全國人民都能聞到。
他還超級粗魯,經常大聲斥責他唯一的直屬下級,也就是我。如果你有一個掌控欲望強烈的老板,而你又是他唯一的直屬下級的話,那一定糟透了。
我曾經一度隻要想到自己要去上班,或者一看見唐尼的車,就會覺得渾身難受。就算我沒看見他,也會想象他正開車躲在哪個路邊,隨時準備跳出來找我麻煩。
我在唐尼手下幹了將近一年,那段日子相當悲慘。我迫切地想跳槽,那種感覺強烈到使我經常做白日夢,幻想著自己跟他提出辭職時的場景。
我急切地渴望從他身邊逃走,以重獲自由。那時的我以為隻要辭掉工作,就再也不用跟這麼壞的老板打交道了。
難道這樣不好嗎?再見唐尼!再會吧,你這控製狂!拜拜了,績效評估!
我們以為在沒有唐尼的世界裏,就可以盡情享受自由和美好。我們預測自己從前想做的一切很快就能變成現實。也許不會一次性地全都實現——我們也沒那麼天真——但至少我們在做什麼事情之前,不必先去請示什麼人了。至少我們可以自己做主。我們的老板就是自己!才不是其他人!
可不幸的是,沒有唐尼的世界隻是“烏托邦”。事實上,在擺脫一個壞老板之後,你還會遇見更多的新老板。而有些新老板甚至會比剛被你擺脫的唐尼要求還要多。
這不可能是真的。我辭職了,離開了那個被用放大鏡監控,滿地都是控製狂的地方。我逃出來了,再也不用拿著公司表格到處請人批準簽字了。脫離公司之後我才是自己的老板。
你是。但也未必。你也許擺脫了唐尼,但之後你還得去跟無數的小“唐尼”打交道。
在你的“個人企業”裏,新“唐尼”們會是些什麼人?
電費單。
水費單。
大通抵押貸款。
120片裝幫寶適。
威瑞森無線。
喬氏連鎖超市。
汽車修理。
康卡斯特有線電視。
在你有穩定工作的時候,所有這些開銷都能無聲無息甚至很神奇地就被全部付清了。一旦辭職,它們忽然間全變成新的,並且更苛刻的“唐尼”老板們了。前往自由之地的旅程感覺更像是一時頭腦發熱的漫遊。現在你又開始為一堆新的事情焦慮,人生之船又被鑿出了許多細縫。除非你經濟獨立非常有錢,買一箱子這本書隻是為了向阿卡夫一家示好,否則你花在修補裂縫上的時間絕對要比你劃船駛向自己夢想的時間要長得多。
你經常要打交道的“上司們”可不僅僅是那些沒有生命的賬單。如果你真想刺激一下自己和配偶及家人的關係,那麼就辭掉工作,使他們成為你的“上司”。
哪怕你隻是沒從圖書館裏借,而是花了10美元從網上買了一本書,都能導致你跟妻子間產生一場持久、激烈的爭吵。沒什麼會比這個更“浪漫”了。你對此感到非常震驚,並在心裏想:不過才10美元而已!我們真的把我花多長時間洗澡這事都拿出來吵了!結婚多年,這還是我們第一次為了水費吵架。但是你們真的會為此而吵架的。我敢打賭,你們肯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