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春在絞盡腦汁的想著要怎麼賺錢,怎麼多多地賺大錢。村子裏也有一幫人在想著怎麼賺錢,老楊家倒是不缺錢,因為有印染粗布的手藝,有這可靠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還是過的有滋有味的。可村裏別的人家就不一樣了,黃地主家不說,也隻有大族羅家還有幾家日子過的還好些,總之還是窮人占大多數。這不農忙一過好多年輕力壯的就想著找點事做,掙點錢花花。這個年代也沒有什麼好的掙錢去處,沒有工廠,沒有建築工地,也沒有人要農民工,是一個什麼都缺的年代,找份事做事真困難。不過這時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亂,亂也有亂的好處,村裏的人想的賺錢方法也是在亂方麵著手。
村裏人頭一晚上在商量著的事情,第二天就有人告訴了楊立春。要說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以前每年都是這樣過來的,可這事對楊立春的觸動有點大,一時三刻還真消化不了,村裏人商量的竟然是去搶東西啊。就是這一轉身農民就變強盜了,這也算是這個時代的特色吧,要不是村裏人把這事提上日程來,楊立春也不會想到強盜這一特殊的職業和自己有什麼關係,還一門心思在想著利用先知來賺錢呢。看來村裏有些人都在準備行動了,說起做強盜楊立春也記起來一件大事。再過30年左右,有一年村裏人也是這樣出去賺錢,就在本縣境內被人設計一次性給包了餃子了,當時20多人一個都沒回來,這事一直都是那一輩人的痛啊,還一直流傳到了後世。這樣看來這些農民強盜還真是不專業啊,放下鋤頭拿起槍就敢出手,這樣一群人說是烏合之眾也不為過,出去幹不成大事不說還得小心吃虧。現在知道村裏人還是要重操舊業,那自己就得提醒不要再犯同樣的錯。
要說這環境還真能改變人,楊立春聽到要去搶東西開始還有點接受不了,可是和大家談論了解後也能很好的參與,想想現在沒有法律約束,一切都是強者為王,也就沒有心理負擔了。現在沒有理想的事業,看來做強盜也是不錯的選擇,可是和村裏的人一樣做強盜是不是太沒有前途了,要做也要做個有理想的強盜嘛,還要把這事業安全的做大做強,但看看村裏人現在的樣子,感覺這個任務還是挺艱巨的。現在雖然年齡還有點小,但不妨礙楊立春立誌要做個強盜的心,首先找了楊家的老祖宗,強烈要求要參加革命的隊伍。還把楊一龍先摘出來,一定不讓他跟著去,花言巧語說了一籮筐,還保證跟著頭人聽話不出頭,自己還小跟去就是放哨燒火做飯長點見識,忽悠老人家到最後才答應了。這還得老人去和帶隊的領頭說,原來楊家是沒人去參與行動的,最後楊老人給楊立春一匹馬,還準備好外出的東西。
弄到能參與行動的身份後,楊立春也得準備自己的東西,可不要出去一次還真就是去幫忙看馬去了,首先馬術就得好好先練練,以後在沒有車的情況下可得長久和馬打交道。其次大多數人都是有火槍的,楊立春現在也隻能想著這次出去也弄支搶回來。沒有槍隻能另想別的辦法,從冷兵器選擇合適的先用著,大刀不行就來小刀,刀反正是能用上的,別的就再來一張弩也就可以了。弩也得先練習練習,還得找以前去過的老人問問有哪些注意事項,都得準備些什麼東西。楊立春抽空去找這次帶隊的人了解一下情況,這帶隊的一說楊立春也有點傻眼了,原來大家每次出去都沒有什麼固定的目標,都是一路走一路看,看到合適的就下手。這樣子出去轉的話是很難碰到目標的,這麼一大幫人也太顯眼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幹什麼的,人家不防備才怪,難怪以前每年都出去幾個月也沒有多大收獲。
楊立春也隻好委婉地和帶隊人說了這樣子出去的弊端,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首先,行動的人不要太多,還得留人看守好自己的家園,因為不隻是我們村會出去搶東西,別人也會來搶,不要到時候老家讓人給搬空了,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咱不幹,得先防患於未然。現在暫定出去30人,其餘人都留下做好防範工作,出去的30人也要分兩批前後行動,10個人在前邊喬裝做生意的一路打探消息,20人隔半天時間跟在後麵,待有了明確的目標後再統一行動。還有這麼多年大家都是在家附近轉悠,應該是沒有什麼好的目標了,這次咱們就去遠點,到緬國去,做幾次就回,雖然路遠了但不用到處找目標,還能節省時間呢。楊立春還自告奮勇要在前邊帶路,這一通說完帶隊的想想也有理,和老人再商量看應該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