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省城後楊立春安排其他人去租店麵和倉庫,做為以後來省城的落腳點。自己帶著要考試的22人去參加考試,到考試的地方才知道年齡上也有限製,自己帶來的就有5人年齡大了。也隻好讓其餘17人去參加考試,這5人回去幫忙在省城購物,等運輸隊來再一起回去。考試的結果出來的很快,17人有13人考試考合格被錄取,村裏6人參加考試5人合格,外招的11人合格了8人。沒考過的人也沒什麼感覺,都去幫忙買貨物忙去了,他們都不知道到講武堂學習後能做什麼,隻是楊立春要他們來考才來的。
問明白講武堂設有步、騎、炮、工4個兵科後,楊立春和考合格的13人仔細的說了4科的特點,要他們根據自己個人的喜好選擇科目,不過騎兵就不要選擇了,因為現在來省城都是騎馬來回的,這兩年楊立春別的都學得不咋滴,騎馬到是進步明顯。工科不能缺不過適用範圍不大,現在炮科也一樣,這些人包括自己都還沒有見過炮長什麼樣呢,最主要的還是步科。最後確定1人報工科,2人報炮科,10人報步科,楊立春對他們的要求是在學習上不必要太過耀眼,最後能拿到畢業證書就成。自己出錢出力的送他們去講武堂的目的是要他們去和同學們搞好關係,楊立春的說法是他們這些同學以後會有人出人頭地,提前去和他們搞好關係,對自己和對他們本人以後都會也很好。還要特別注意兩個人,一個是叫朱玉階的川人,一個是滇省的龍誌舟,和這兩個人搞好關係他們的任務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學生中有什麼團體最好看明白再加入,要學會保護好自己,不要衝動惹麻煩。以後的學習經費就由村裏的羅進軍同學到鋪麵去支取,鋪麵的主管是他叔叔。
在省城采買東西的過程中,楊立春發現買東西的采購人員隻會買家鄉出現過的,別的沒見過的就是好東西都不敢買,怕回去賣不掉。隻得讓他們以後如果發現新事物就大家商量著看能不能買,不確定就少買點回去賣看好不好賣,不要直接把它忽視掉,我們的商品種類是越多越好,鋪麵以後就叫百貨商店。先把省城的商鋪掛上店名,在木板上刻百貨商店四個招牌大字,尺高的字漆成黑色的,再在四字的右上角刻個巴掌大的“楊”字做商標,“楊”字漆成大紅色。原來準備留在省城8個常住人管鋪麵和采購,現在還得增加加2人,專門打探消息不參與鋪麵的事。這樣就有了10人,一個鋪麵掌櫃和一個賬房先生,一個采購經理,這是楊立春的叫法。5個夥計是都帶槍在身的,掌櫃和賬房帶3個夥計住鋪麵上樓,采購經理帶2個夥計和兩個情報人員住倉庫。這些人隻有2個夥計不是本村人,楊立春還是很放心的。
打探情報消息的事楊立春也不熟悉怎麼操作,連想要什麼都不能明確,隻給了他們大方向,什麼新鮮事和人都要。平時多出去轉轉,就當在省城做混子,哪裏人多就去湊熱鬧,什麼茶樓戲院當兵人多的爛賭場都是目的地,聽到有用的消息就記在紙上,讓來運貨的人給帶回去,需要的經費也是去和鋪麵掌櫃支取。
來運貨得連隊到後就休息了一天,裝上貨後就回家,楊立春和考試剩下的7人也一同回去。在永昌府也租了鋪麵,有一個班的人守著,留下一部分貨讓他們售賣,還留下一個考試沒過的人做賬房用,還得讓他做鋪麵的招牌,他知道省城的怎麼做,班長做掌櫃和他搭檔,他們在過年前趕回家就成。這樣一路分人分貨到附近的縣城,回到騰越時楊立春帶的人就一個排和不多的貨了,又留在騰越一些貨後,最後剩5匹馬馱的貨物帶著一個排回家。到村裏也開了個百貨鋪,方便附近村的人來購買,其實還是村裏人買的多。年前在外麵鋪子賣東西的人都陸續賣完回來了,因為鋪麵開的多,東西鋪得廣賣得也快,過年人們消費還是很可以的,雖然很累但賺錢了大家還是很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