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變發生後,孫連仲部奉命急速北上,意欲解救宋哲元十九路軍。孫是保定人,抗日保家比任何人都積極。可部隊剛開進保定,就被叫停,宋哲元拒絕孫部入北平。宋最怕的就是有人來搶地盤,希冀與日軍通過和談來解決事變。哪知日軍隻是
趁“和談”之機調集軍隊,當從關東軍和日本本土集結二十多萬軍隊之後,立刻變臉。
日軍進攻平津,宋部倉促應戰,苦戰數日,終不能敵,被迫南撤,北平和天津兩大城市相繼淪陷於侵華日寇之手。
日軍常備精銳第五、第六和第十三個師團,繼續南侵,攻占保定,攻占華北。
全國抗戰爆發,蔣委員長最後停止了“安內”與“攘外”之間的搖擺,決心抗戰,成立抗戰大本營,親任大元帥。全國設立五個戰區,華北和山東北部為第一戰區,蔣介石親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保定現在不過是個四線小城,可那時卻是個重要的戰略所在,它不僅是京津保“金三角”之一,還是河北省會城市,不亞於如今的“北上廣”。
保定既為河北首府,占領了保定,就像征著占領了華北。若不然,日軍占領保定之後,為何日本人在東京連夜挑燈遊行舉國歡慶呢?
第一戰區在保定建立“行營”,調集軍隊十二萬,設三道防線進行“保定會戰”。
十二萬對二十萬,兵力懸殊。華北平原一馬平川,國民政府多年沒有修築任何國防工事,無險可守。日軍則憑借有利地形進行機械化推進,飛機、大炮、坦克如入無人之境。此種情形,即使****將士用命死戰,亦難說取勝,何況軍內派係林立,東北軍、西北軍、中央軍,鑼齊鼓不齊,戰場失利增援不及,為保實力轉身逃跑,也是“常態”。所以,日軍僅用一周時間便衝破三道防線攻入保定城。
先期到達保定的第二十六路軍衝上第一道防線,奮戰“涿良房”。
戰鬥是激烈而殘酷的,除去日軍的正麵攻擊加側後迂回的戰術讓****難以抵擋外,對敵人的飛機、坦克和大炮簡直無以抗衡。飛機在高空,****陣地暴露無遺,想炸哪兒就炸哪兒,閉著眼都能找到準確的彈著點;地上的火炮、山炮、迫擊炮,弱無虛發,****士兵還沒見著鬼子的人影,陣地自己早被炸得一塌糊塗。無論是炸彈還是炮彈,每回爆炸都會飛起屍首一片,炸點周圍的戰士不是被彈片擊中,就是被土塊砸傷,就是被震暈,也是九死一生。
燕潔霖清楚,炮彈或炸彈對士兵的傷害極大。爆炸的瞬間,大量的炸藥同時起爆,會產生一道壓力極大的波。這個波的速度就是爆速,這個波的壓力就是爆壓,這個波就叫衝擊波。被衝擊波打到的人會飛起來,然後落地,內髒會破裂,血管會破裂,粘膜會破裂,整個人體內容會攪在一起變作血囊。遭到炮擊的士兵很多不是被炸死的,是震死的。
燕潔霖現在還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應該是幸運的。他試著睜了幾下眼睛,看到了如血的陽光,周圍死寂一片,隻有硝煙仍在悄然地飄蕩。他將左手伸出浮土,引起五髒六腑鑽心的疼痛,重又暈厥過去……
他們團的陣地設在竇店東北。“涿良房”防線被日軍攻破後,團部接到了撤退命令。可是,正值敵軍來攻,全部撤退來是不可能的。
燕潔霖自告奮勇要求留下掩護撤退。
團長高樹河亦非黃埔係,隻是西北土著,靠作戰英勇得以晉升。他對燕潔霖始無好感,曾多次進行排擠,皆因燕極得上峰賞識而作罷。沒想到在此危難時刻燕潔霖能挺身而出,他清楚掩護撤退的結果是什麼,於是十分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