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回憶古城(1 / 2)

“那倒也是,反正多門手藝多條路,這孩子要學我也沒辦法,不是讀書的料,早點賺錢也行,其實我覺得也挺好的。”原本他認為的不學無術,現在也覺得好像也是這麼個理。

銣初給爸爸擦完汗後,就睜大眼睛看向窗外。

這種三輪車,是一體式的座位,三個人坐在這上麵一點都不擠。前麵是兩個圓燈設計,燈的話,就在車頭的兩邊,圓圓的很可愛,這會兒天色還沒大亮,在燈光的照射下,馬路上過往的行人和車輛清晰可見。

側門上麵是帆布門窗,夏天可以拆卸,前臉設置通風窗,就算是在白天,就這麼開著也不會很熱。銣初就是透過這個窗口的位置,觀察外麵的風景。

三輪車前麵一個輪子,後麵兩個輪子,可以載重一千公斤,車身很像大猩猩,是這時候最流行的車子。不過,再過幾年這種車子就會被淘汰那時候最流行的就是江西車和王牌、東風一類的貨車了,家家戶戶砌房子用的水泥石磚,都是用這個拖,還有拖煤炭,賣玉米、稻穀、蔬菜,也都是用那種車子拖,一車可以拖好幾戶人家一起進城。

路過集市,再路過中學,車子轉彎就上了大橋。這時候太陽已經開始出來了,河麵上波光粼粼,有幾隻漁船都已經開始作業了,仔細聽的話,還能聽到鱸鶿在水裏,撲騰撲騰的聲音,偶爾還會發出愉悅的,在這安靜的夜晚顯得特別響亮。

其實不是因為安靜,也不是因為太陽升起來了,而是銣初的聽力和視力,都比之前之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不過,她還沒發覺到自己的變化。

車子在橋上行駛的時候,銣初看著這些熟悉的畫麵,心中滿是感慨。

她們現在所在的這座石橋,是1975年建造的,她那時候才七歲。這座橋全長240米,寬11米,主跨共有4孔,全石條結構。

每一個石墩上麵都刻有特別的花紋,在河水下降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橋上的欄杆上,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獅子的雕像,看起來特別可愛。整座橋全是條石打造,當初修橋就是為了方便清江河兩邊的居民,也是兩邊居民互通的重要通道,在修橋之前,要不就是坐船過河,要不就是踏水過河,當然也出了很多事。

這座橋是全城人民共同修建的,當年每家每戶都要出一個人修橋,這座橋不僅連著兩個岸邊的居民,也是連著全城人民的心,這橋竣工的時候,那可是鞭炮震天,殺雞祭拜的數都數不清,都是人們自發組織起來的。

這座橋就是他們這個時代的見證,是自己的心血,是自己的成就,是他們一塊石頭,一個縫慢慢砌起來的。承載著的是他們的付出和努力,走在這橋上,都是滿滿的成就感。當年修橋的那兩年,媽媽天天帶著她來接爸爸,這座橋全是條石做的,又全是人工,可算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其實,霧城還有一座建於唐開元年間的石拱橋。這座有著一千多年曆史的三拱橋雖曆經歲月摧殘,橋上的石雕仍依稀可見,那座橋叫做“三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