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食品營養常識須知(6)(1 / 3)

大多蔬菜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鹽,尤其是大量施用含硝酸鹽的化肥的含量更高。蔬菜放置過久或腐爛時,硝酸鹽的含量也會明顯增高。硝酸鹽在一些細菌的作用下,能還原成亞硝酸鹽,可引起急性中毒(即腸原性毒紫症)。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可經組織代謝生成具有致癌活性的亞硝胺。所以製作泡菜必須選用新鮮蔬菜;鹽水的濃度對於亞硝酸鹽的生成也有重要的影響,濃度過低有利其生成。當然,鹽水的濃度也不能過高,否則就不是泡菜而成醃菜了。蔬菜本身含有一些分解亞硝酸鹽的酶類和維生素c,這些酶及維生素c都能夠阻斷亞硝酸鹽形成亞硝胺的過程,泡菜壇中的酸性缺氧環境又使得維生素c得以保全。泡菜隻要製法合理,就不會對身體造成不利的影響。

如何使醃菜不致癌

雪裏蕻、圓白菜、大白菜等經醃製,加入適量的辣椒、蒜頭、花椒作佐料,能改變菜的風味,吃來清新爽口,質嫩味鮮,香脆微辣,別有一番風味。

醃製的菜雖然好吃,但醃菜中的亞硝胺是造成消化係統癌症的“元凶之一”。在北方的冬天蔬菜品種較單調,缺乏維生素c及b族,酸菜、雪裏蕻的食用量較大。據調查;河南林縣地區人們幾乎一年四季食用酸菜,該地區的食管癌發病率較高。有人從林縣酸菜中,不但檢出了高含量的亞硝酸和亞硝酸鹽等物質,而且還檢出了白地黴菌。該菌有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的作用。高量亞硝酸鹽進入人體胃內,很容易與二級胺合成致癌的禍主——亞硝胺。所以常吃酸菜的確是誘發消化係統癌症的原因之一。

如何防止醃製菜產生致癌物質呢?酸白菜醃製法應將大白菜去根、幫和老葉,洗淨後縱切為2~4瓣,置開水中燙1~2分鍾;即可消毒殺菌,又使菜變軟,撈出晾幹後,一層層平碼在缸裏,加冷水過菜層約10厘米,上壓以重石,漬過20天左右食用,每次取食後重新壓好。據北京市衛生防疫站對北京的酸菜檢測表明:此法醃製的酸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均小於10毫克/千克,遠遠低於國家規定的肉製品亞硝酸小於30毫克/千克的衛生標準。近來還有人報道了防止醃菜致癌物產生的新辦法:即每公斤的菜中加入400毫克維生素c,這對亞硝酸鹽在胃內細菌作用下產生亞硝胺的阻斷率為75.9%。由於維生素c在人體內可產生多種生物學活性及生理、藥理作用,其作用的綜合效應就是對癌的抑製。經動物實驗證明:維生素c對腹腔癌細胞及其他癌細胞都有抑製作用,可延長患癌動物的壽命。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早在1978年就正式宣布維生素c對癌有預防作用。日本國立癌症中心也建議為預防癌症應多攝入維生素c,因而,提倡醃菜在醃製過程中加入適量維生素c。確實是解決醃菜致癌的新法,如此則可以放心地吃醃菜了。

山珍海味的營養須知

傳統說法是山珍7件,即指:熊掌、象鼻、鹿筋、駝峰、燕窩、竹筍、猴頭菇。海味8件,即指:魚翅、海參、魚肚、淡菜、幹貝、魚唇、鮑魚、魷魚。有人對山珍海味很迷信,認為它對人體有大補作用。所謂山珍海味除含有一定量的營養素之外,主要是因為其來源匱乏、采集困難、加工幹製過程複雜、價格昂貴而“珍”,對身體健康並沒有特殊的滋補作用。例如燕窩,它是由金線燕以體內半消化物混合唾液膠結築巢而成,糖類含量30.55%,不及同等數量的糧穀,蛋白質49.45%,不及同量的蟹肉,脂肪0.3%,不及同量的任何肉類、大豆等。礦物質5.19%、含鐵0.195%,不及同量的牛奶。因為山珍海味大多經曬、晾、烘、焙幹、脫水等幹製過程,少數經醃製、曬,對其內維生素b族破壞較大,烘幹、焙幹,維生素d、a和蛋白質、脂肪等損失較大;醃製,對維生素、礦物質的破壞更大。

食用海參須知

海參屬於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珍貴海味品。優質海參肉厚性糯,烹成菜肴,色澤潤滑光亮,吃口糯而不膩,滋味腴美。常見品種有刺參、梅花參、白石參、方刺參、紅刺參、灰刺參、克參等。海參品質要求以體形粗長,質重,皮薄,脹性大,肉壁肥厚,性糯而爽滑,並有彈性,無沙粒者為上品。如肉壁瘦薄,水發脹性不大,人口粳韌,或鬆泡酥爛,淡而無味,或沙粒未盡者則質差。

海參在烹調前脹發得好與差,是能否做成好菜的關鍵。脹發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

(1)先炙皮,後水發。凡外皮厚硬的海參,先用中火將外皮炙到焦黑發脆,用刀刮去,冷水浸軟,文火燜2小時,開肚去腸,冷水漂4小時,冷天剛需1晝夜,再煮1~2小時直到體軟,漂洗潔淨,即可烹調。

(2)多泡少煮。皮薄肉嫩的海參,不需炙皮,可用沸水泡過夜,揀出體較軟的,剪開肚皮,用大拇指順著海參內壁推出髒腸,洗淨後就可烹調。至於身體未軟的,要人鍋煮開,撈出,繼以沸水浸泡至軟,開去肚腸。夏季氣溫高,水發時間不能延長。如浸泡海參的水發渾,長白毛,應即換水再煮,以防變質。

(3)油發。肉質非常瘦薄的海參,水發極易酥爛,要用油發。方法與油發蹄筋基本相同,但要有經驗者才能發得恰到好處。

食用幹貝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