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莫名奇遇(1 / 3)

“孫棣捷(棣di,四聲),據我所知,洪拉一生拒絕收徒,你是如何成為他的弟子呢?”中年人帶著滿眼的懷疑,看著鍾虢盛。

鍾虢盛一驚,這中年人竟然也認識洪拉?看來,洪拉的名聲真是不小。

“您認識我的洪拉恩師?”鍾虢盛反問道。

“是,本…..我讀過洪拉老先生的著作。對他的學識、見地甚為欽佩,對他的主張甚為讚賞。”那中年人連續用了兩個“甚為”,同時臉上顯出頗為崇敬的表情。

聽了他的話,鍾虢盛的腦子突然一閃,忙問道:“那這個塑像莫非與你有什麼關係?”

“那當然,這是我父王下令修造的……”那少年突然插嘴說道。

“父王……”鍾虢盛沒有聽清楚這個詞,因為他學會的這個語言中,少年所說的這個詞彙他還是第一次聽到,而且少年的語速極快。

同時,還沒有等鍾虢盛反應過來,那中年人卻惱了,他狠狠瞪了一眼那少年,輕輕嗬斥道:“胡說什麼?大人在這裏說話,你沒事外邊玩去吧!”

那少年吃了一癟,嘴一噘,哼了一聲,轉身跑了。

那中年人神情一轉,麵帶苦色地對鍾虢盛說:“洪拉老先生不幸仙逝,我萬分痛惜。隻可惜這些年身在奉陽,無法與他麵交晤談,親身受教。他的離去,實實是我國的一大損失啊!”

鍾虢盛聽了中年人的話,心下黯然。是啊!洪拉的學識、眼光、政治抱負、憂國憂民之心曾讓他感概不已,雖然由於時代所限,他並不讚同洪拉的一些說法和做法,但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十分難得的了。正如地球上的今人,不能苛求2700多年前的孔子一樣。

“孫棣捷,你還沒有告訴我你是如何成為洪拉的弟子呢?”中年人追問道。

鍾虢盛隻得編了幾句來應付。他說他本是綠水山下洪拉所轄村莊裏的一個農民。由於身強力壯,常被洪拉叫去幹些粗活,但洪拉發現他頭腦聰明,看問題常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就留他在身邊打雜,其實並沒有師徒的名分,隻是洪拉經常教給他一些知識,如采藥、醫學、武術等等,所以他就在心裏把洪拉視為了自己的師傅。也許洪拉感到寂寞,也經常跟他講一些天下的大事,象玄國政壇、與其他國家的戰爭什麼的,所以久而久之,他就成為了洪拉的聊伴。

鍾虢盛的話,說得那中年人頻頻點頭。鍾虢盛暗自竊喜,以為蒙混過關了。誰知那中年人突然問道:“我得到一些洪拉老先生著述的一些殘片,他提到他遇到一位從天而降的仙人,名叫鍾虢盛,是上天派來拯救蒼生的救世主,你可知道這方麵的情況?”

鍾虢盛大驚,不禁脫口而出:“您居然知道這事?”

那中年人見狀,不禁微微一笑:“其實並不奇怪。奉陽城這裏有不少人對洪拉老先生崇拜得很,驚聞他老人家遇害後,有人去了綠水山祭拜,並對洪拉老先生的故居、遺物進行了清理,發現了他手書的一些竹簡和木牘。我也得到一些,才知曉此事的。”

鍾虢盛這才恍然大悟,想來是當時自己悲傷過度,隻掩埋了洪拉和蘇姍的遺體,而他們的遺物,鍾虢盛當時看房子都已燒完,也就沒有關注,隻是悵然下山而去。而他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寫都是在竹板或木板上,如果它們被妥善保管,那是可以長時間存留的。

鍾虢盛歎了一口氣,心想,洪拉也真是,還把這些事都記錄下來。幸虧自己剛才沒有說出自己的真名實姓,否則恐怕又要遇到麻煩了。可是怎麼回答呢?說多說少,都不好啊!鍾虢盛靈機一動,心想,還是先探探他的口風,看他到底了解多少吧。

鍾虢盛遂回答說:“哦,是有這麼回事。可是恩師他老人家不讓對外人說。”

“啊?是啊?”那中年人顯得十分失望,他歎了口氣說:“唉,其實此事我也隻知道一個梗概,由於遺下的竹簡木牘不多,抑或是洪拉老先生特意語焉不詳,所以本......我才想問問你。”說到此,他的眼神裏充滿了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