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蕊商量細細開(序)(1 / 1)

嫩蕊商量細細開(序)

——王雅靜散文集《風過薔薇》讀後漫語

李守森

雅靜把她的《風過薔薇》書樣稿拿給我看,我用值夜班的閑暇翻閱了幾個晚上,每晚都被她的文字牽引著,被她的故事感染著,被她的情懷打動著。

抱愧地說,雅靜的散文我以前讀得很少,通訊讀過,大氣而無閑筆。人品也了解,和她的名字很吻合。細讀了散文,也就細讀了雅靜,也更明白了雅靜的心曲和身世。

22年前,一個16歲的少女懷著對文學的熱愛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靜靜地上路了——雅靜說那叫“自然地行走”——那一年,她在本縣的文藝刊物上發表了第一篇散文,邁出了她“行走”的第一步

我不大懂得散文,但我知道著名教授季羨林在《漫談散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理想的散文是淳樸而不乏味,流利而不油滑,莊重而不板滯,典雅而不雕琢。”按這個標準,雅靜的散文雖未臻化境,卻也心向往之,庶幾近之。

雅靜的性格深沉而內斂,歲月的風霜和生活的洗磨使她學會了隨遇而安、隨緣而喜。~她在《冬曰南戴河》中說過一句可奉為格言的話我說,被賞識是一種幸運,被忽略是一種快樂。”台灣作家張曉風也有一段同樣曠達的表述:“在生命高潮的波峰,享受它。在生命低潮的波穀,忍受它。享受生命,使我感到自己的幸運;忍受生命,使我了解自己的韌度。兩者皆令我喜悅不盡。”我不知道這是文心的相通,還是命運的共悟?

詩聖杜甫有詩雲繁花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豔朵雖盛,終歸速衰;嫩蕊雖微,秋果係之。雅靜的散文無豔朵之繁盛,有嫩蕊之品性——你看,在音像信息鋪天蓋地的聲浪之下,在人們心旌一日三搖的塵囂之中,她不聲不響地撿拾著被遺棄路旁的記憶,不露聲色地把我們帶到那個秋風老葉的山坡,那個悲歡明滅的窗口,那個牽手夕陽的海灘……

讀讀雅靜吧,世路無窮,勞生有限,能夠把有限的勞生用靈心慧解把持和記錄它,尤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