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許久的皇帝,終於長歎了一口氣,臉上寫滿了痛惜,低鳴道:“哎~!五年來,朕因緬懷崇明,終日飲酒消愁,不理朝綱。膝下十三子,唯你和小十三、小九三子,頗為優秀,朕深諳欣慰。可惜小十三弱齡未立冠,小九癡迷武道,而你,毅兒,身具滄瀾聖體且治國有方,比之朕當年隻強不弱!
他又道:“毅兒,都怪朕癡心妄想,想著有一天大朗能安然歸來。所以朕才把朝中大小事務盡數交於你。今日若不是丞相以死相諫,恐怕….哎~!”
三皇子聞聽此言,眼淚奪框忽地而出,撲簌簌地掉了下來,道:“父皇~!父皇~!兒臣實在無….”
皇帝輕輕擺手,打斷三皇子,而後便喚出滄瀾國師。接著他低聲口述,滄瀾國師奮筆疾書,不久便寫完一封詔書。期間,三皇子把每一字,每一句都盡收耳底,臉上雖然一副堂正公子的模樣,心裏卻掀起了驚天駭浪,久久未平。
滄瀾國師寫完,便手捧詔書恭敬地呈上,皇帝看了會兒,微微點頭,便交還了回去。
隨後,國師手持詔書,立於台前,揚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朕登基以來,凡軍國大事,民生事端,無不倦勤,不敢自逸。皇長子崇明,乃宗室首嗣,滄瀾儲君本應天意所屬,不料其離宮而走,數年以來,未知生死。然,朕念其為滄瀾立下漢馬之功,故封其為崇明少帝。
他清了清嗓子,又道:“而,三皇子陸毅,敏而好學,精明強幹,代政期間,天下太平,四海清明,實乃國之甚幸,天之甚幸。故,承祭大典,順應民情,授以三皇子陸毅為毅德太子,正位滄瀾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即日起,布告天下,萬民聞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聞詔書,百官喜極,頓首不已。被押解到宮門的紫衣老者,也被放了出來,跪地山呼萬歲,華祝千秋。
當然,跪地皆是些文官與新貴,而頂冠貫甲的武將則是抱拳示意,心中對皇帝此舉頗為不滿,那三皇子兩麵三刀,不僅善偽裝,更善於攻心,玩弄人的情感僅是彈指一揮。
當年崇明太子輔政,勵精圖治,使得滄瀾國力日益強盛,勢力直逼天道十國前三。而崇明太子修為更是強橫無比,自入無憂劍派,憑借超凡入聖之資,一路高歌,在立冠之際,登至年輕一代頂峰且排戰期間,無人敢纓其鋒,常年蟬聯,位居“天道六王”之首。
其“一劍通神”之名,更是乾坤四海,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今日借祭祖之際,恰好又是崇明之“忌日”。三皇子先是驅使老丞相,進言逼宮,後有跪地深泣,打起了感情牌。
百官則在其後,推波掀浪,兩者雙管齊下,打得滄瀾皇帝一時措手不及,這才得詔書成功上位,登上夢寐以求的諸君之位。
“.…………”
布詔之後,高座下。
王子嬪妃臉上表情各異,有的震驚,有的嫉妒,也有的羨慕,當然也少不了怨恨了。三皇子對不一而足的目光,淡然漠視,眸子內閃過一絲不知名的瘋狂之色。
“嘿嘿,大哥,你就好好的去吧,小影我會好好替你照顧的~!!”三皇子腦海浮現一縷倩影,淫心大動,微帶瘋狂的眼色卻多幾分熾熱。
不久後,滄瀾國師啟禮道:“陛下,國立新儲君,應該大擺庭席,普天同慶。”
“該如何,便如何,國師不必問朕。”皇帝自斟一杯,說道。
滄瀾國師作禮啟謝,而後招出先前退下的歌女、樂師、舞者。不久之後,皇祖祠金碧輝煌的廣場,歌舞升平、絲竹樂耳,百官新貴對皇帝和新立儲君,歌功頌德,讚美之詞不絕於耳。
不一會兒,大殿內百樣奇珍,千般佳肴,異香陣陣撲鼻。
眾人推被換盞,酒意甚濃。高台上,滄瀾皇帝一臉釋然之意,他端起酒杯,望著遠處,那一輪紅日,漫天雲霞,猶如當年自己登基時那般美好,望著如此美景,身邊卻無熟悉身影,著實惆悵、可悲。
神馳往日,皇帝黯然神傷,杯酒傷情,一飲而盡,暗自惆悵道:“琬凝啊,琬凝,你心好很呐,當年你未留音訊,悄然離去。我不怪你….可是…..現在又想奪取我的大朗嗎?琬凝,你若可憐我,便把大朗送回我的身邊吧~!!
可能是天見其憐,皇帝剛說完這句,宮門外忽然爆發出一聲大吼。
“都他娘的給我閃開!誰敢擋老子,別怪老子不認人~!!”發出之聲,猶如獅吼,又似滾滾雷音,在整個祖祠四處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