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悲催的人生(1 / 2)

紅,綠,紅,綠……

十字路口的紅綠燈已經輪換了好多次,可剛剛從網吧秦臻還是沒有決定好往哪邊走,此時天已半黑,回學校還是去海邊?

大學生活已經有一年多了,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秦臻開始有了去海邊溜達的習慣,可能是喜歡上了海邊那種空曠寂寥的環境,他不會被世俗所牽絆,可以放空自己的心情,享受美好的瞬間。

秦臻又想了半天,還是沒有選擇過馬路回學校,他覺得那個地方太過浮躁,一刻也不想多待,隻有那個在夜晚那散發幽藍色的海才能讓他真正平靜下來。

坐在海邊的棧道上,光腳埋在綿軟的海沙裏,感受著其中尚存的絲絲溫暖。

或許這是秦臻喜歡來海邊的原因之一,沉寂的環境下隱藏的一點暖意能讓他那顆冰涼的心體會到溫暖。

秦臻體會到沙灘的溫暖後,站起身來,向著海岸慢悠悠地過去。

都說夜晚海水裏溫度比陸地上高,秦臻沿著海岸線走在淺灘上,把腳整個浸在海水裏,卻還是忍不住一哆嗦,瞬間雞皮疙瘩爬滿全身。

秦臻嗬嗬地笑了兩聲,而他的笑聲很快被這靜謐的夜掩蓋。

秦臻慢慢地走著,重複的體會著從腳底透到心底的涼意。

這樣靜謐的夜晚,讓一向孤僻的秦臻得到了解脫,他不善於與人溝通,卻不知從何時起他愛上了網遊。

今天是中秋節,圓月皓潔,夜裏的浪濤還算是勢小,但海麵總是不可能完全平靜,碎成數瓣的明月和旁邊的幾顆零落的星星在海麵上揉成一團,遠遠看去隻是一片波光粼粼。

中秋節本來是團圓的節日,但是對於秦臻來說卻和平常的每一天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有的隻是更深的寂寞。

秦臻沒有家庭,也沒有童年,他從記事起就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準確的說,他還在繈褓裏的時候就被父母拋棄了。

二十年前的清晨,負責打掃孤兒院衛生的阿姨在孤兒院門口撿到蜷縮在繈褓裏啼哭的小秦臻,而繈褓中的隻有一張小紙條,上麵寫著兩個字——秦臻。

孤兒院以秦臻為他起名,收留了他。

也許是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和同樣有這種遭遇孩子們在一起,更加深了秦臻內心的絕望和對親生父母的憎惡。

這樣的他從小就很孤僻,他不喜歡和其它的小孩子一起玩,常常一個人呆在孤兒院的角落裏默默發呆,不愛說話也不愛笑,不動的時候就像一尊小小的石雕。

別的孩子邀他一起玩,他都是有多遠躲多遠,不會和誰多說一個字。

這樣時間久了,也沒有人去主動叫他一起玩耍,他與其他同齡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

秦臻的人生路線好像偏離了這個世界正常的軌道,他距離這個社會越來越遠了。

所幸孤兒院的政策對於每個孩子還是很公平的,在孤兒院的幫助下,秦臻也和其他小孩一樣上著學。

由於性格冷漠孤傲,不苟言笑,老師對他也是不聞不問。

性格孤僻的他在學校裏也沒什麼朋友,不管幹什麼都是自己一個人獨來獨往,他也早已習慣了這種生活,一個人讀書,成績不突出也不是很差,就這樣他也念到了大學。

秦臻常常會這樣無休止地回憶著自己似有似無的童年生活,這些故事裏麵其實上也隻有他自己一個人,仿佛沒有一個人需要他真正的記住或者留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