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林蔭(1 / 2)

子安的首張專輯簽售,比趙恒想象中的要火爆了許多。

就連主辦方傾心音樂都沒有想到,因為一首新歌的原因,讓邊上那麼多的路人,參與到了這次的活動中間來。

那些路人粉與後續趕過來一些粉絲的參加,整個現場的人數,都快突破兩千人了。

其實按照主辦方的想法,後麵加入的這些,就讓他們排隊,能簽到就簽,不能簽的話也沒什麼,這樣還能給人一種子安的專輯很好,供不應求的感覺。

隻是他們把這個想法告訴子安後,卻得到了堅決的反對。

看著大家大冷天的在這排隊,僅僅是為了拿到一張自己的簽名專輯,如果最後的結果是失望而歸,子安感覺心中有愧。

愧對這些可愛的粉絲,愧對自己的內心。

所以在子安的一再堅持下,主辦方也沒法,隻能是盡量從其他地方緊急調了一些貨過來,以滿足大家的願望。

這也讓原本計劃三個小時的簽售會,一直持續到了晚上九點才結束。

就連簽售地點,都在傍晚的時候,由室外轉到了百貨商場的室內,不然十二月份夜晚的燕京,就算凍不死人,也能凍病幾個。

值得一說的是,完全沒有簽售經驗的子安,一開始還按照粉絲們的要求,在專輯上簽上給他們的長長的祝福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簽的字越來越多之後,他就嚐到了自己“善意”之後的苦果。

好在粉絲們也挺心疼他的,最後都隻讓他簽了名字。

不過就算是這樣,在簽售會完了之後,子安的整個右手也像是廢了一樣,完全用不上力了。

好在最後一切都還算順利,並沒有出現什麼意外的情況,這也算是一個美滿的結果了。

因為簽售會的火爆,子安再一次出現在圈裏的一些音樂公司眼中。

隻是前期他們該接觸過的都已經接觸過了,全都知道了子安暫時沒有簽約哪家音樂公司的打算。

麵對再次傳來的火爆消息,大家也隻能是搖頭微歎,感慨一下子安的好運與才華,再後悔一下自己怎麼沒有提前發現這樣的一顆好苗子,也就沒了多餘的動作。

不過,音樂圈是沒人盯著了,別的圈的人,卻是終於發現了這塊肥肉。

“主編,你認為這幾首詩怎麼樣,能不能在我們《詩刊》上進行發表?”燕京一家雜誌社內,作為新人的林蔭,終於是鼓起了勇氣,將手中剛剛打印出來的幾頁稿子,遞給了麵前這位看起來和藹可親的中年男子。

這位看起來斯斯文文,依稀可以看出年輕時候帥氣麵龐的中年男子,正是這家雜誌社的主編肖創英。

說是雜誌社,其實他們主打的還是《詩刊》這一本刊物。

近二十年,屹立不倒,就算電子媒介的興起,也隻是讓他們有些小小的不適,但《詩刊》仍舊是那些所謂詩人們心中的聖地和風向標

至於肖創英,可別看他平常和藹可親的樣子,就以為他很好說話。

在文學方麵,他可是任何人的麵子都不會給。

如果你想著敷衍了事,蒙混過關的找一篇稿子遞給他,那等待你的絕對會是狂風暴雨般的語言轟炸。

這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要想使人成功,必先使人癲狂,在文學方麵,肖創英就是這麼一位有些癲狂的人。

可能這也是詩刊能在這個多媒體的世界,仍舊屹立不倒,並且依然綻放得如此美麗的原因吧。

“嗯,我看看。”抬頭看見來人居然是進入雜誌社之後,一直沒什麼聲響的新人林蔭之後,肖創英還是有些欣慰的。

主動進取,樂於進取,是他最欣賞年輕人擁有的品質。

當初他招收林蔭這批新人,就是希望用他們身上的這種進取,來幫助自己的雜誌社,突破重生之繭,走向新的輝煌。

隻是後來這些新人的表現,實在是讓他失望透頂。

不僅沒有把那種銳意進取的精神帶進來,還被之前的那種世故圓滑之氣所感染。

“小林來了我們詩刊有多久了。”一邊接過林蔭手中的那幾頁稿子,肖創英一邊問著。

“有九個月了。”說起時間,林蔭有些慚愧的低下了頭,因為這麼久的時間,貌似她什麼成績都還沒做出來過。

在雜誌社的日子,也顯得有些渾渾噩噩,完全沒有方向。

“九個月啊,也不短了。”肖創英口中念著,眼睛也看向了林蔭遞到自己手中的稿子,看到稿子的標題之後,又問到:“《九月》,你寫的嗎?”

“啊,不是。”林蔭連連搖頭否認,然後說道:“這是我無意間遇見的一位歌手,看到他寫的。”

如果子安在這裏的話,一定能認出,這個林蔭就是那天問他最簡單問題的那位“女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