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們在相互討論著,唱完的子安在那傻笑著,還有好幾位在那靜靜的看著子安。
如果此刻有人把這個畫麵拍下來或者畫下來,看見的人,也一定能感受到其中的溫暖和愜意。
“子安,這首歌是唱的你自己嗎?”討論完之後,有粉絲發言問起著子安:“為什麼我總感覺你的歌裏有著我自己?”
“對啊,對啊,我也這麼認為。”那位粉絲的發言,也得到了很多其他粉絲的響應:“我就是因為在子安的歌裏聽見了自己,所以才會喜歡上子安的。”
“我不是。”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的,也有不同的聲音在小聲說著:“我就是因為子安的歌好聽,覺得他的詞寫得特別美,特別迷人,所以特別喜歡。”
“我知道大家有很多和他一樣的想法,你們也可以認為這首歌就是唱的我自己。”麵對粉絲的提問,子安聳了聳肩說道:“就像我常說的那句話,當你被一首歌所感動,或者你唱這首歌的時候感動了別人,那這一刻你就是歌中之人,歌中的故事就是你的故事,因為在這一刻,你感受到了歌中的情感,與他產生了共鳴,這讓你們成為了同樣的存在”
“同樣的存在嗎?”子安的話,讓很多年輕人也開始思考了起來。
這個年紀的人就是這樣,對於子安之前那些說教的話可能直接忽略了,但是對於這略顯文青的話,反而是往複琢磨著,頗有種不想透不罷休的勁頭。
這些也沒有所謂的對錯,更沒有價值取向的正確與否,不過是不同年齡階段所在意和喜歡的東西不同而已。
一首《小詩人》讓粉絲們感動的同時,也被勾起了想要聽歌的癮,這癮一上來完全壓製不住。
“哎呀,這些有什麼好想的,歌曲好聽了,我們被感動了,這就足夠了,沒必要去深究其中那麼多繁複的意義,或者說我們根本就沒必要去弄懂它的意義。”還是燕子這個會長最先跳了出來,對著大家說道:“我覺得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讓子安再來一首,你們說對不對。”
“對,多聽幾首子安唱的歌才是王道。”燕子的歡呼,再次迎來了大家集體的呼應。
“燕子說得沒錯。”對於燕子的話,子安也很是讚同的說道:“我記得曾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就是‘文學的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我想說音樂也是一樣的,隻要它感動了你,隻要你喜歡聽,那就多聽,不要去想為什麼,也不用刻意去追尋創作者的故事,因為在你被感動的時候,其實想起的隻會是屬於你自己的故事。”
“好了,既然是沒有用處的,那我就不說那麼多廢話了,還是再唱一首歌吧。”蜻蜓點水般的說完自己的觀點之後,子安也沒有等大家來回應或者怎樣,很是幹脆直接的準備滿足粉絲們的要求。
不過,在滿足要求之前,他還是提出了一個問題:“但是在聽歌之前,我想給大家出個題目,一會聽完歌之後大家給我答案,怎麼樣?”
“什麼題目?”聽歌還有做題互動,這樣新鮮的事,粉絲們還是很感興趣的。
“雖然剛剛說沒有意義,但是我還是想大家猜一下。”子安解釋著:“當然了,問題很簡單,就是想大家猜一下,我接下來要唱的這首歌的名字,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含義。”
“好啊,又是一首新歌嗎?叫什麼名字。”這樣新鮮的互動和問題,一下就引起了很多粉絲的注意。
“這首歌的名字,叫做《十二》,送給大家。”子安回答著。
“《十二》?好怪異的名字,是那個人的名字嗎?”
“不對,我猜是月份。”
“我猜是子安十二歲時候的故事。”
子安的問題一出來,各種猜測都開始了,但大家看著子安的時候,他都隻是笑著搖頭不語,並沒有為大家解答,而是直接準備開始自己的彈唱。
在子安的吉他聲響起的時候,大家也停止了討論,他們要在歌詞中找到答案的同時,也要好好欣賞子安的新歌。
“你是九月夏天滾燙的浪
你是忽而大雨瓢潑的向往
你是飛躍山川河流的大夢一場
你是整夜白雪茫茫的路旁
......”
與《小詩人》的感覺有些像,卻又有些不一樣,淡淡的,暖暖的,就像是在和你對話,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你是/不願停下的難忘情長
你是/逃離廢墟的路途茫茫
你是/忽明忽暗的不悔時光
你是/一束生命的全力綻放
你是/認真書寫的一筆一劃
你是/幾縷發絲的錯誤生長
你是解藥/你是營養...”
當子安那輕聲的念白,隨著吉他的聲音出現在這安靜的大廳內,在座的人,就像心中被一股清澈的溪流洗滌而過,然後敲響了他們各自心中的風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