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和春節這兩天,對於華夏人的意義,可以說是最特別的,而這兩天通常上,我們都習慣將之用春節或者過年來統稱。
它的名字和時間,也是經過了很多次的改革,知道後來才被叫做春節,定在大年三十與正月初一,然後一直沿用至今。
期間也曾有政府想要廢除春節,但他幾乎所有的國人都不讚成這樣的決定,因為這個日子已經是刻畫在了我們的骨子裏,就像血肉那樣,難以磨滅。
雖然根據地域的不同,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但是春節一直是被譽為普天同慶的日子。
隻不過這種所謂的“普天同慶”,也僅僅是每個地域自我之間的歡愉,並沒有將各個地域之間真正的聯係起來。
直到時間跨入改革開放的新世紀之後,一台涵蓋了小品、歌曲、歌舞、雜技、魔術、戲曲、相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綜合性晚會的出現,才算是名副其實的開啟了“普天同慶,盛世歡歌”的時代。
不管是這個世界,還是子安前一世所在的地球,從正式出現在除夕夜與全國人民開始跨年之後,春節聯歡晚會,我們簡稱春晚的節目,就已經是成了整個除夕夜,陪伴著我們一起跨年迎接春節不可或缺的節目。
就算是子安前世的春晚那樣的被人吐槽,也有很多人已經對春晚失望透頂,但在除夕夜,隻要是一家人在家的時候,就算沒人看也還是會開著電視,讓它在那裏放著。
一個家庭,感覺沒有春晚的陪伴,這個夜晚就缺失了些什麼。
甚至很多人去吐槽,為了槽點專門去看春晚,那何嚐不是心中對此的念念不忘,期盼著總有一天能夠有所回響。
畢竟,三十多年來,每個大團圓的日子都有它陪伴著這些家庭,它也早已成了這個團圓的一份子。
在春晚還未到來之前,關於它的消息就已經是越來越勁爆,各種解密,各種內部消息,小道消息滿天飛。
還有那些關於春晚的貼吧,更是如此。
這樣更加印證了,不管春晚以後會不會消失,不管別人怎麼去貶低,它還是有著屬於它自己的分量在那。
在子安享受自自己清淨日子的時候,網上的貼吧裏,關於今年的春晚也進入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春晚節目清單最終版揭秘》
《數一數那些臨上春晚前被斃掉的節目》
《xxx上春晚了》
各種標題,隻要是關於春晚的,幾乎都是熱帖。
而在這些熱帖中,有一個《雙節目上春晚,卻不是作者本人》的帖子,更是一度上了熱搜。
帖子很簡單,是個故事揭秘版的帖子,大致內容就是有一個新人,有兩首歌曲,一首是自己曾經演唱過的歌曲,一首是還沒發行過的新歌,都上了春晚的節目清單。
奇怪的是,這兩首歌都不是原創歌手本人來演繹的,而是請了兩位一線以上級別的歌手來分別演繹,整個事件的描述說得是十分逼真。
尤其最後那句“這其中有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交易,我也不知道”,一度引起大家的熱議。
“我敢發誓,這其中肯定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樓上的那是廢話,我聽說這兩位替代的歌手都是天後,而導演是個男的,你們可以想象這其中....嘿嘿嘿...”
“難怪現在的春晚質量有下降的趨勢,這也難怪,導演一個人掌握著生殺大權,誰上誰不上了都是導演說了算,不腐敗才有了鬼,遲早的事而已...”
“那個說天後的別吹牛逼了,我這裏才是絕對可靠的內部消息,那兩位替代的歌手都是男的,導演也是男的...嘿嘿嘿...”
“樓上這是要真相嗎?貌似這次上春晚的,一線以上的男歌手就那麼幾位吧...”
各種各樣的猜測和揭秘,讓子安這個當事人莞爾不已,想著:“這樣帶節奏的熱帖,不會是葉導自己弄的吧。”
其實子安猜想得還真沒錯,這波節奏,還真是葉培生自導自演帶起來的。
“葉導,您這麼黑自己和節目組,真的好嗎?”春晚的舞台現場,葉培生的助理不解的問著他:“而且你這樣寫,貌似也沒和芸姐那邊商量過吧。”
“沒事,他們都會理解的。”葉培生揣起了手中的手機,對著邊上的助理說道:“別看這些年的春晚還不錯,沒有到人人吐槽的地步,但收視率這塊可是不複以往的神話地位了,而且隨著各大衛視和網絡端的慢慢崛起,這種下跌的趨勢將會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