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薑姍姍那次通話已經過去了好幾天了。
對於“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寧得罪小人不得罪女子”這句話,子安再一次得到了深切的體會。
這期間他給薑姍姍打過好幾次電話,前幾次她還接通吹吹水調侃一下子安,可每次隻要一說到那個幫忙找歌手問題,她不是岔開話題,就是直接把電話掛了,後來更是直接按掉,連接都不接了。
好在子安也不算是很急,那首歌在他心中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隻是複刻出來而已,最多兩三天就搞定了,時間還很充裕。
心中更是計劃著,等過了十五如果薑姍姍還不告訴自己的話,那他就給萬芸打電話去問問,相信萬芸一定能解決這個問題。
“嘿嘿,到時候讓芸姐來收拾你。”想到萬芸,再想到薑姍姍到時候被萬芸“訓斥”的鬱悶樣,子安就不由自主的笑出了聲。
好在還沒出門,也沒人看見,不然這無緣無故的傻笑,一定會讓人覺得他精神有問題。
“不管了,今天得出去買菜去了,不然連泡麵都沒得吃了。”放下薑姍姍的事,子安也準備出門去進行年後的第一次采購,補充一下過年消耗掉的食品。
大年初六的節假日一過,很多小賣鋪和餐館也都慢慢開了門,街麵上的市場也漸漸恢複了生氣。
想著今天的日子,子安又想起了前世過年時母親常跟自己說的一句華夏俗語,叫“七不出八不歸”。
與很多民俗之語一樣,這句話的具體起因已經不是很明確了,流傳下來的解釋版本也是各種各樣,每樣還似乎都說得通。
有的說是舊時商人的一些禁忌,有的說是與古時候的一些“出妻”製度有關。
但子安更喜歡的還是那個關於生活和做人方麵的解釋。
所謂七不出,說的是出門前,有七件事沒辦好不要出門,即柴、米、油、鹽、醬、醋、茶,因為以前出門的人往往都是一家人的主心骨,所以必須安排好家裏的生活才能出門。
八不歸,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違犯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歸家麵對家人。
隻是現在這兩條對於漂泊在外,四海為家的子安來說,暫時是沒多大意義了。
不過不管意義不意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生活的必須品還是不能缺的。
“哎,小安這麼早過來了啊,小趙沒跟你一起過來嗎?”路過一個賣魚的檔口時,一大姐熟悉的與子安打著招呼,開著玩笑說道:“看你們倆天天形影不離的,還以為你們是一對呢。”
“張姐...”對於這樣的調侃,子安隻能是滿頭黑線的回了一個白眼之後說道:“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這麼開明沒關係,但你這樣耽誤我找媳婦的話,我可是會賴著你們家的。”
因為住了一段時間了,子安也常來這裏買菜,一來二去也和很多人都熟悉了,麵對這些大姐的調侃,也從開始的窘迫,到了現在能夠的應對自如。
一開始,大家對於子安這位“大明星”還很好奇,每次子安來的時候都圍著一群買菜的人,拿著手機跟在後麵拍照,不過在子安經常出現在這買菜之後,大家也就習慣成自然了。
沒有了當初的好奇和距離感,反而是多了一份鋼筋水泥的城市間難得出現的鄰裏之間的溫馨。
這樣的場麵,也時常會讓子安忍不住發笑的想著:“也不知道我會不會哪天也因為‘買菜市民冷先生’這個話題而上新聞頭條。”
不過子安還是低估了老大姐們的戰鬥力,那張姐不但沒有因為子安的話有所退卻,反而是笑著說道:“哈哈哈,沒事沒事,我家那小子也挺喜歡你的,湊一對的話我也不反對。”
“額...”子安現在隻想說一句:“姐姐,你這樣開明,你家的大兒子真的知道嗎?”
“哈哈哈,不逗你了,怎麼樣,來兩條魚吧。”見子安那窘迫的樣子,張姐也不調侃他了,轉而回到了自己的攤位說道:“都是新鮮的,你看都還活蹦亂跳,絕對讓你今年行好運,躍龍門,順道再找個漂亮賢惠的女朋友。”
“張姐,我看你這不是賣魚,是在賣月老的紅繩吧。”
“我賣的不是月老的紅繩,但是你張姐我可以做紅娘給你牽紅線啊。”子安的話直接是讓張姐又開始了,很是關心的說著:“小安啊,你也老大不小了,條件又這麼好,要不張姐給你介紹一個好姑娘吧,我跟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