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天兆)(1 / 3)

第一章(天兆)

這是一片孕育千年朝代之浩土,這是一片曆經滄桑之浩土,這是一片神秘而又富有傳奇之浩土,這是一片震驚四海八荒之浩土,這就是“九州浩土”。

從夏商周孕育仙的誕生,再到曠世盛名的大唐,這片“九州浩土”早就已經成為華夏子孫之驕傲!

隋朝大業六年知世郎王博長白山起義到義寧二年唐國公李淵長安稱帝,一個最為強大強,最為久遠,最讓後人魂牽夢繞的盛世大唐,從此拉開了序幕。

唐上元二年,“天後”(武曌)垂簾聽政,大唐更是達到了最為鼎盛時期,光是疆土便分中土大唐天朝為十五道,三百六十五州,一千五百五十七縣。

十五道為: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 劍南道 和嶺南道。

三百六十五州,一千五百五十七縣……

大唐天朝疆土遼闊,國力雄厚,但邊境卻戰亂頻繁。

因為,芸芸天下,不止隻有中土大唐天朝。

天朝之北有獨為部落突厥,東北有靺鞨諸部、室韋、契丹、高句麗、新羅、百濟、倭,西部有西突厥、鐵勒、吐蕃帝國,西南有天竺,南部有南詔諸部落、真臘。

而最為繁榮昌盛的當數中土大唐天朝,天下人口,十之八九都居住再此。

在這些國家,雖說有戰亂,但也有文化交流,最為著名的當為趕赴天竺修仙佛寺那爛陀寺求取真經的“玄奘大師”。

天下間,一共有七大修仙門派,它們分別為雲仙派、那爛陀寺、正一道、淨名道、千機派、五照山、苗疆派。

七大修仙門派之中,奉信道家、佛家的占其中的七分之五。

所以道家和佛家在中土天朝,頗為受歡迎。

唐太宗貞觀十九年二十五日,遠赴天竺西天取經的玄奘,曆經十五年磨難,終將大乘佛經《瑜伽師地論》、《辯中邊論頌》等傳至大唐,更使得佛家被天下人供奉,達到了鼎盛時期。

然而,其他的修仙門派,一直都被中原大唐天國以及蠻夷小國所排斥,因此,他們也從來不聞天下蒼生之事。

在此期間,佛家和道家的修真者,也皆是以僧人和道士(風水師)的名號,行走人間。

盡管如此,除佛家道家之外的其他五大修仙門派,還是在芸芸天下間傳承數千年,沒人知道它們是何時創立,更沒有人知道創立它們的人是誰。

在東土大唐,佛道雖廣為人知,但卻是從天竺流傳而來。

而還有一部分的百姓更加信奉“道”,自古以來,道教在九州浩土便一直源遠流長,無論哪朝哪代,都極得百姓信奉,更有一些百姓傳聞,進了道家修仙門派,就可以修得仙術,得道成仙,永駐青春,長生不死。

當然,百姓甚至帝王,信奉“道”,也不是空穴來風。

因為自古以來,九州一些史籍殘書,便有《洛圖河書》的記載。

《周易》雲:“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意思是聖明的人能預知後事,窺之天道,得以長生。

而以成“聖”?道家有雲:動合無形,贍足萬物。

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成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