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幽州到達西都長安,路程遠之兩千四百裏地,普通人家長途跋涉,需要四十日的時間,就算是快馬,也要二十多天。
齊聿從小身處清水鎮,從未離開清水鎮半步,如今有機會遊曆這百姓口中的盛世大唐,他自然不容錯過,於是心中嘻嘻一笑,說道:“打小便聽父親大人說大唐天朝,最繁華的地方乃是東神都洛陽。那裏有許多來自遠方的天竺人,稀奇玩意更是多不勝數,如今有機會,嘿嘿,自然不能錯過。”
幽州到達長安需四十日,到達神都洛陽,隻需二十日的路程。
打定主意後,齊聿雙腿用力一夾騎馬腹,馬斯鳴一聲,沿著兵道“噠噠噠”朝著神都洛陽的方向奔去。
清水鎮至洛陽,一路上深林與青山相互照應,沿著兵道前行讓人有種不知歸途的感覺。
初次離開清水鎮的齊聿,對如此美如畫卷的風景也是甚感前衛,覺得風景比大山深處美的不止一分。
途中,他經過幾十座稍微大些的鎮子還有幾個驛站。
一路上,由於齊聿的個子高七尺有餘,長相又非常的英俊,所以一路上遇到的行人,都是偷偷打量他的。
用了五日的路程,齊聿才達到兵道與通往洛陽的官道交界處。
齊聿年齡有十五歲,在清水鎮時,雖飽讀詩書,學富五車,對整個大唐天朝也都有所了解,但是初來乍到,還是缺乏一些經驗,特別是大唐天朝各地之名。
途經打聽,齊聿才曉得走上了官道後,向南沿著官道一直走,途經鹽山、樂陵、平昌、滴河,最後在滴河碼頭,坐上了度過黃河的商船。
黃河以南是河南道,黃河以北亦就是河北道,而下了商船,便就是河南道了。
東都洛陽,是大唐天朝最為繁華的都城之一,坐落黃河中遊,豫州境內,而豫州之北,乃是綿延四百餘公裏的太行山脈,所以想要到達洛陽,還必須要穿過太行山。
說起太行山,那可就不得了了,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穀,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所以古人都稱之為“太行八陘”。
太行山北高南低,高達兩千多米,高峰有河北道的小五台山、東靈山、白石山,山西的太白魏山、南索山、陽曲山等。
北端最高峰為小五台山;南端高峰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
也就是因為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穀,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才導致了這裏魚龍混雜,人種繁多,常年不算太平。
這一日,下了商船後,齊聿便繼續沿著太行山內的山道,朝著東都洛陽緩慢而去,由於天色漸早,所以一路上遍賞山川之靈,邊打量著山路的形勢。
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句話也就是說一些大山之中,都會有一些綠林好漢,說白了也就是“山賊”。
而這片山脈,常年以來商旅通衢,所以說必會經常路過一些大商戶,而這些大商戶也正是山賊口中的“肥肉”。
騎馬走到一處山坡時,齊聿突然發現山坡上的樹林裏竟然有兩道人影隱藏在山坡頂的兩棵較為粗壯的大樹後,看樣子似乎在探查過路的行人。
齊聿自然聽過一些關於山中山賊的事情,心中不免嘻嘻一笑,這些山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不知在這太行山深處奸殺了多少行車路人,而這勵誌要成為大俠的齊聿,自然不會放過此次機會。
見山坡上林間兩道人影,齊聿心中嘿嘿一笑,一拉韁繩,沿著山路,繼續向前方走去,故意裝作若無其事,不引起他們的注意。
習武之人聽力異常靈動,而在裝作他若無其事的行走時,動了動耳朵,想要聽清二人相談的話語。
其中一名麻布衣服,胡子拉碴,身材略微強壯的方麵大耳山賊,十分謹慎的盯著山坡下路過的齊聿,對一旁的一位山賊,小聲的說道:“這小白臉,兩袖清風,沒有任何物品,不過胯下的白馬,倒是值得一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