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道人)(1 / 2)

一路行車,齊聿跟著馬隊,也終於在天黑之前,走出了太行山。

日消月出,鬥轉星移,在婁師德帶有天後詔書的情況下,馬隊在沿途在博州、魏州、相州等地,都沒有太大的耽誤。

大約用了十五日,馬隊便到了東都洛陽城的外圍。

對於從小有習武底子的齊聿來說,在這段行程之中,他更是將老道傳授的雲仙派劍術,練的出神入化,精湛高超。

練武期間,那一直對齊聿頗為欣賞的婁師德,對他讚不絕口。

那冷美人上官婉兒,也是被齊聿的劍術所折服,露出了大為好感之色。公主李婧,更是覺得齊聿很是風趣幽默,

而那些婢女丫鬟,則是都是被齊聿的陽剛之氣,吸引的俏臉通紅,而又不敢接近。

馬隊進入東都洛陽外圍以後,官道上的行人也是越來越多,馬車擦地的聲音不絕於耳,奇裝異服的商人、百姓,也是隨之增多。

越接近洛陽城,官道上的人越多了起來,時不時還有一二十個身穿由多片甲片相互扣合成的步兵甲將士,巡視經過。

不過令齊聿震驚是這大唐最為繁華的東都洛陽建築規模。

據常年居住在洛陽的上官婉兒介紹,洛陽作為大唐帝國的東都,其麵積達到六十多平方公裏,其分為外城、皇城、宮城三重城垣。

外城周長二十八公裏,城牆全部以夯土築成,四麵共辟有八座城門,且位置互不對稱。

城內由街道分割成眾多裏坊,形成一種棋盤式的城池布局。

宮城位於外城的西北角,是皇宮的所在地,城內糧窖密集。

圍繞在宮城東、南、西三麵的皇城,是皇室府第及百官衙署。

作為連接東西方文明的絲綢之路和貫通大唐南北的大運河交彙之處,東都洛陽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大都會之一。

尤其是近些年,天後有意要立都洛陽,廣修宮苑、鑿窟禮佛,對外來文化實行開放包容政策,儒、釋、道三教兼容並蓄,更是使得洛陽,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八方朝貢,萬國來使,成為了東方世界的中心。

聽著上官婉兒神乎其技的說詞,齊聿大感興奮,旋即下馬,並牽著馬,走過護城河,朝著重兵把守的洛陽城內走去。

略微黑暗的洞門,由遠而近,待到他穿過城門,走進都城之內,更是大為驚喜。

街上人山人海,馬車、騾車、往來不斷,街道兩旁裏坊閣樓,連綿不絕,壯麗輝煌。街道兩旁,樹木成蔭,擺攤的小販,叫賣聲不斷。

齊聿在街道上打量著過往的行人,發現行人的著衣穿裝,大為不同。女子有的是慢束羅裙半露胸,有的則是襦裙半臂穿戴,而男子大多都是和自己差不多。

不過對比現象,齊聿也並沒有奇怪,出身大山之中的他,雖然第一次見這樣的奇裝異服,但是並不代表他不知道有這樣的服裝。

自從大唐帝國繁榮昌盛之後,周邊的國家,文化交流也比以前多了一些,所以鮮卑服飾,胡人服飾,也都傳入了大唐,對於這樣的裝扮,齊聿也不覺為然,因為清水鎮時,鎮子上的大戶人家的小姐、婦人,便有這樣的著裝的,不過齊聿內心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穿裝的確十分的妖嬈漂亮。

後得知婁師德要在上官婉兒的待命下,進宮麵見天後,齊聿也就此和那懷才的婁師德以及美麗的公主李婧,還有那冰冷美人上官婉兒就此分別。

離別之時,也隻不過一句“後會有期”,結束了這半個月的相伴,雖說眾人曆經同甘共苦,但人各有誌,也不好挽留。

分別之後,齊聿騎著馬,悠哉了行走在大街上,初到洛陽的他,甚是好奇和興奮,騎著馬在城內溜達了一圈,才滿足的決定,先找個一個客棧住下來。

想到這樣的自己,齊聿不由的響起了大詩人王勃的:“驄馬鐵連錢,長安俠少年。帝畿平若水,官路直如弦 ”,用這句詩形容自己實在再合適不過了。

街道兩旁,有賣鞋子的、衣服、扇子、簪子、等等數不勝數,妓院、商鋪,人來人往,進出不絕,更有不少姿色上等的美女,站在樓門前,賣弄風騷,惹得過往行人,為之傾倒。

對於擁有近百萬人口的洛陽,齊聿也是為之動容。

夕陽西下,夜色雖然還沒將近,但偌大的東都洛陽,已經是一片燈火闌珊的景象了。

相互交通的寬闊街道,有許多的店麵點亮了燈籠,看樣子是晚上也不打算打烊。

隨著天色漸晚,齊聿來到了一座叫“福安來”的一家客棧安頓了下來。

“雲福來”客棧,是洛陽城內,一家中等偏上的客棧。

剛入門是老板收銀的櫃台,進入後,齊聿巡視了一眼四周,這客棧占地麵積有三百平方米,客棧上下分為三層,二十間房屋,每層的最左側都有一個通往上層的樓梯。

客棧第一層大廳,擺放了七八個四角餐桌,上麵擺設著一些茶壺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