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慘狀)(1 / 3)

第三十七章(慘狀)

張念生點點頭,目光看向大家,道:“這些政變性質的問題,應該是那所謂的天子要考慮事情,我們雲仙派下山救世,乃是為了九州黎民百姓,江湖上的風雨,才是我們所要為己任的事情。”

李含光道:“這世道,政局不穩便會使得江湖風起雲湧,如今九州江湖中人,亦正亦邪,一丘之貉,都不知是好是壞了,麵具戴久了,怕是都分不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了。”

“不可胡說!”宋卿書聞言,道:“李師弟,如今九州江湖,邪人就是邪人,和正派截然兩然。你剛剛的話,如若是被其他江湖眾人聽的,會讓一些人對我們雲仙派產生誤解。”

“哎。”

聞言大家皆是微微歎息,沉悶不語。這本是江湖和政治兩種事情,偏偏牽扯到了一起。

慕風璿見大家不知為何,氣氛突然沉浸了下來,道:“我們這次下山是為了勘察魔蹤,我們將我們的任務完成了便是,至於那些江湖中事,也應該是師傅和師伯們操心的事情了。”

滿庭芳笑道:“慕師妹說的是,這些都是師傅還有師伯們操心的事情,我們何必杞人憂天呢。”

這時,琴知看向宋卿書,問道:“宋師兄,你是掌門師伯門下的弟子,師伯了可說下山以後,如何探查魔宗?”

聞言,眾人都看向宋卿書。

宋卿書道:“師傅說密宗有魔蹤的消息,讓先去長安的慈恩寺,到時候慈恩寺的主持法師,會派人隨我們一同前往。”

琴知道:“那我們什麼時候出發?”

宋卿書巡眼眾人,道:“越快出發越好。”

第二日,天微微亮。

眾人便朝著西都長安城進發。

自古以來,長安便是曆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池。周文王時就定都於此,築設豐京,武王即位後再建鎬京,合稱豐鎬,長安簡稱“鎬”即源於此。

漢高祖五年置長安縣,漢帝國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興建長樂宮,高祖七年營建未央宮,同年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命名為長安城。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隋唐大運河的起點,曆史上曾有周、秦、漢、隋等在內的多個朝代建都於此。

據文獻記載,隋初大興建城時的規模為外郭東西十八裏一百一十五步,周圍六十七裏。城內麵積約八十四平方公裏。

太宗時期,在城北龍首原建大明宮後,城市麵積為八十七平方公裏,城北尚有廣闊的禁苑。

城內長安、萬年兩縣共有八萬戶,其中包括人口眾多的許多貴族官僚府第,此外尚有寺廟的僧道,教坊的舞伎、樂工,再加上常駐軍隊約十萬人,總人口將近一百萬,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

長安城內初漢人之外,人口主要有各地士族、一般官僚士大夫,沿邊各少數民族乃至西域諸國人,全國各地的僧侶、商人等,日本、波斯、羅馬、高麗等外國學者、僧人等。(詳情請參考資治通鑒)

長安城地理位置座落在隴右道中心,一行人出了隴鎮,跟著官道上的行人,用了一日的時間,才到達渭河。

渭水,又名渭河,全長八百公裏,流域麵積十三萬平方公裏。上遊以及北岸涇河、洛河等支流,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

中、下遊渠道縱橫,自漢至唐,皆為關中漕運要道。

《山海經·海內東經》:“渭水出鳥鼠同穴山,東注河,入華陰北。”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渭水出首陽縣首陽山渭首亭南穀山,在鳥鼠山西北,此縣有高城嶺,嶺上有城號渭源城,渭水出焉。”

所以越是臨近長安,路上的行人越多。

三月陽春,萬裏渭河兩側,可謂是風景秀麗,美不勝收。一路上,形形色色的路人,也都被如此春景所迷醉。

沿著渭河便的官道行路,一陣吵鬧聲,老遠便從前方傳來。

眾人放眼看去,竟然突然出現了一群密密麻麻的行人,似乎在圍著什麼東西。

“哎呦,真是慘呦。”

“是啊……是啊,看這樣子,像是被餓狼吸幹了血,你們說這是怎麼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