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單飛渡半島的雷家就為自己培養了大量的底層官員。
而在帝國這邊,自從自己豎起督軍旗號後,更是讓大量隱居在鄉野的文人湧入,雖然這些人許多都隻能拿來當教師用,但也有許多能力不錯的人才。
可以說,隻要不是幾何式展,根本不用擔心文官方麵的事情。
難道沒有高級軍官就不進行戰略部署,不進行大會戰了?當然不可能,敵人才不會給時間你展呢。
所以沒辦法的康斯,隻好自己先製定一個戰役目標,然後把完成這目標需要的條件逐條填進去,接著就把這些條件分給各部門,讓他們計算完成這樣的條件需要多少時間,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等這些資料收攏上來了,再讓軍官們討論,最後就把這些任務給他們。
由於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務,也知道完成以後應該幹什麼,所以這些水準一般的軍官們也可以很好的去完成康斯的目標。
說起來好像很複雜,其實也不過就是把原來雷家布的程序任務擴大化複雜化而已。
看康斯沉思,相文當然明白康斯想些什麼,不由得出聲說道:主上,臣以為按照我們現在的製度,就是沒有名將也能把敵軍打垮的,所有的名將不也是從普通軍官練出來的?
說不定幾場大戰打下來了,我們軍中也能升起幾位名將呢。
聽到這話,康斯不由一愣,接著赫然笑道:哈哈,你說的是,這些日子來我有點走火入魔了,這都是過於妄自菲薄的緣故啊!
沒錯啊,所有的名將都是經曆過無數場大戰血戰才能培養出來的,現在我們才打了幾仗啊?居然就在追求名將了?實在是癡心妄想!還是腳踏實地才是根本啊!說到後麵康斯不由感歎起來。
相文忙轉移話題:主上,消息傳來,艾麗絲小姐和伊絲娜小姐乘坐的海船即將抵達我們這裏,現在我們就要開戰了,如此危險,是不是讓她們回去?
康斯搖搖頭:人都還沒上岸就讓她們回去?實在是不近人情,既然軍官們保證不讓凱爾特進入腹地,那讓兩位小姐休息幾天也是沒問題的。
相文一聽這話,心中暗喜,因為最後一句話已經明確表示那兩個美女最多休息幾天就要回飛渡半島的。
不過倒是奇怪啊,雖然帝國這邊內戰頻繁,但有康斯軍的庇護,兩個美女安全得很。
而飛渡半島卻是惡魔巢,隨時會出現大量的惡魔,這等於坐在隨時爆的火山口,既然如此,怎麼主上不留下兩位美女,反而讓她們回到惡魔巢呢?難道帝國這邊比飛渡半島更危險?
雖然心裏麵有這個疑惑,但是相文才不會出聲詢問呢,反而問出了其他的疑問:主上,按理說帝國周邊都是敵人,在帝國內亂的前期,周邊國家還直接出動大軍趁機攻打邊界,怎麼到了現在內亂更盛的時候,這些周邊國家卻依然還在邊疆地帶打轉呢?
康斯笑了笑:不是周邊國家不想一口氣把帝國滅了,他們對帝國早就垂涎欲滴,好不容易找到機會,哪裏還會斯文。可是也得他們有那個能力才行啊。
沒有那個能力嗎?這麼多國家聯合起來就算不能把帝國滅了,把帝國弄個半死也是能夠的啊。
相文一臉迷茫的眨眨眼,雖說他是密衛總長,掌管了許多機密情報,但他的性格卻隻會關注和康斯有關的東西,大局觀還是沒有的。
不過對於這點相文倒不在意,這些事情下麵的人會整理妥當交上來,自己轉交給主上就行了,這樣決定主上方向的事情可容不得自己多事。
康斯笑了笑,回憶看到的報告,隨口給相文大略的講了一下原因:一開始,周邊國家看到帝國內亂軍閥割據,立刻口水直流的猛撲過來,甚至開始互相聯絡準備合夥把帝國瓜分了,這方麵他們倒有點自知之明,知道吃不下這麼大塊的肥肉。
不過他們顯然忘記了以前帝君部隊長官的心態,當時打勝了升官進京養老,打敗了革職回鄉種田,沒有嚴令的話,誰也懶得多事。
可現在是軍閥了,勝敗可是關乎自己的榮華富貴和身家性命,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軍閥能夠調動所有能調動的人力物力配合作戰,帝君時期卻有很多牽製和顧慮。起碼一個背後拖後腿的招數就足以讓人欲哭無淚。
在放開手的軍閥抵抗下,入侵敵軍了不起就占了點軍閥都不屑一顧的地方,根本就別想打進帝國腹地的花花世界大撈大搶。
而且這些入侵敵軍除了帝國外還有其他的敵人,不可能全軍出動的,就是全軍出動恐怕也得不償失。
為什麼這麼說?看看現在帝國有多少軍閥,每個軍閥擁有多少部隊就知道了,維爾特就憑藉等同間諜,遍布整個帝國的商隊做過這方麵的統計。
當這個結果出現在維爾特各權貴人士手中的時候,咂舌的他們徹底放棄在最近時段派出兵丁搶奪帝國港口的打算。
三千五百萬武裝,一千二百萬部隊,三百萬精銳。
這樣多的兵力是怎麼來的?全是軍閥拚命擴張軍隊帶來的。
軍閥混戰雖然除了造成大幅度減少帝國人口,毀掉社會經濟外,還是有點能耐的,起碼和軍隊相關的基建產業就給這些軍閥揠苗助長的建立起來了。
雖然完全是靠破壞其他產業結構造成的,但短時間之內,帝君閥的軍備天下第一!
同時,雖然軍閥不顧民生的拚命擴軍,但他們也不是白癡,一群烏合之眾肯定打不贏精銳部隊的,普通兵丁稍微訓練一下就能上戰場,但用來保護自己當作主力的精兵卻要如何獲得?
軍閥想都不用想,直接使用帝國時期無法實行的恐怖而血腥的新兵訓練,這樣以生命為代價淘汰出來的精兵,完全可以滿足軍閥的需求了。
可以說任何一個軍閥手中都有一支精銳部隊,戰鬥力大多是不相上下,隻是有兵力多寡的區別而已。
對這支可以在關鍵時刻決定戰場勝負,以及能夠保住自己身家性命的精銳部隊,各軍閥對這樣的部隊都是竭盡全力培養維護的。因此才會讓整個帝國出現如此恐怖的精兵數字。
商人出身的維爾特權貴們第一時間就開始計算,自己滅掉擁有這樣兵力的帝國需要付出多大的損失,付出如此巨大的損失又能夠撈到多少好處。
結果出來後,對領土最沒要求的維爾特第一個改變策略,開始大力實行吸血加扶持的行動。
而維爾特這個僅次於帝國的國家放棄武力行動,其他幾個國家就像沒了頭狼帶領的野狼一樣,嗷叫一番後現得不償失,也就跟著偃旗息鼓了。
既然沒得打,所謂的聯盟自然就不成功,畢竟這些國家中各自都有矛盾的,能夠齊心協力的事情無法做下去,那就隻好繼續互相競爭了。
因為這些情況,所以帝國邊疆戰事很快平息了下來。
這些入侵國一邊轉變態度的和邊疆軍閥拉關係,一邊默默注視著帝國腹地和海疆地帶的軍閥進行混戰,他們巴不得邊疆軍閥打進去或內部軍閥打出來,以便他們能夠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