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了一陣洪水侵襲的蘭諾軍損失不算慘重,他們僅僅是丟失了兩個團的遠程步兵。然而嚴重的是,尚未退去的大水使得他們無法靠近渡口,更不能在那裏組織防禦,繼續狙擊越來越近的莫高人。
之前的這波洪水,實際上就是一直潛伏在上遊的莫高士兵人工製造的。早在剛剛抵達紐斯特爾河的時候,第一勇士乎敕羅就想到了這麼一個辦法,他讓自己的妹妹塔娜帶領著兩萬莫高人,連日在上遊的河道上用泥土和沙石築成了一道簡陋的水壩。由於莫高人在水壩的時候,並沒有完全截斷紐斯特爾河的河水,所以這段時間裏,河邊的蘭諾軍居然根本就沒有察覺河水的異象。
到了開戰之後,為了進一步麻痹蘭諾人的警覺,乎敕羅不惜犧牲眾多莫高人的生命,造成他們隻能強攻渡口的假象,甚至想出了一個用木筏造浮橋的注意。這些手段也成功的將蘭諾人的注意力吸引在了渡口上。
而這個時候,上遊的塔娜聽到了從本陣中傳來的號角聲,隨即便搗毀了河道上的水壩,積累了兩天多的河水一次傾斜而出,很快就型成了一波小型的洪水。西麵的渡口地勢本就較低,所以洪水基本上都衝入了蘭諾軍所在的區域。對岸的莫高人雖然也受到了影響,但是他們早有準備,士兵們手挽著手站在一起,結成了一道人肉鎖鏈抵擋住了水流的衝擊。而正麵遭受洪水的蘭諾軍在猝不及防之下,不僅被衝散了遠程步兵,還丟失了渡口的陣地。
現在,已經沒有什麼能夠阻止莫高人順利渡河了。
笛福上將有些焦急地望著前方不遠處正在渡河的莫高人,而米勒中將和施耐德中將則在盡全力重新整頓因為剛剛的大水而一片混亂的蘭諾軍隊伍。
第六軍團兩個軍一共有六個師,按照戰前的計劃,如果萬一出現敵人衝破渡口防禦陣地的情況,那麼第六軍團就要後退至河畔森林的邊緣,在那裏拖住敵軍。而後之前一直埋伏在森林中的第九軍團的兩個軍則會找準時機從兩翼衝出,對敵人進行半包圍。
目前的情況是,由於剛才的混亂,隻有笛福上將直接指揮的第621師到達了預定的位置,其餘五個師基本上還在後退的過程當中。剛才的大水完全打亂了第六軍團的指揮體係,許多士兵都在躲避洪水的過程中和自己的長官失散,因此他們也沒有收到後退到森林邊緣重新集結的命令,大部分人隻不過是在跟隨著人流向後跑而已。
值得慶幸的是,不遠處還在渡河的莫高人要想重新打過來還需要一點時間,蘭諾軍事先挖開的你那些深溝此時起到了作用。由於這些深溝此時已經被灌滿了河水,莫高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一些心急的騎兵想要縱馬奔馳,卻立刻連人帶馬栽進了溝裏。
看到這一情況,笛福上將也在心中暗道僥幸,否則如果這個時候敵人再衝進蘭諾軍的陣中衝殺一番的話,那麼他們的後退就會立刻變成潰散了。
好在米勒中將和施耐德中將都是經驗豐富的將軍,他們很快就命令身邊的掌旗官重新樹立起了自己的旗幟,然後讓傳令兵吹響了集結號。四散在各處的蘭諾士兵這才明白過來,他們紛紛尋找著自己所在軍部的旗幟,並且迅速的向那裏彙集。
雖然師級以下的單位已經被完全打亂,蘭諾的士兵們最後還是在敵人發動攻擊之前,勉勉強強的完成了集結。
平日裏艱苦的訓練終於在危機時刻體現了出來,蘭諾軍隊平時的演習中,也曾經模擬過這樣混亂的情況。所以盡管士兵們發現身邊站著的已經不是自己所在小隊的戰友,但他們還是按照平時的訓練經驗,根據附近軍官的命令聲做出了反應。
“持盾步兵,上前!”這個命令是從正中的笛福上將那裏下達的,而且很快就被附近的軍官一聲一聲地傳遞了出去。
持盾步兵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兵種,作為全軍的防衛力量,他們可以丟失了武器,但絕不能丟掉手中的盾牌。所以盡管遭遇了洪水,但是大部分持盾步兵還是將盾牌背在身後,一路來到了這裏。
六個師的組成的陣地當中很快就響起了細碎的腳步聲,兩排持盾步兵迅速的出現在了陣線的最前端。
持盾步兵每個人手中拿著的都是半人高的鐵質盾牌,這種盾牌是專門防禦遠程武器和騎兵衝鋒的。第一排持盾步兵采取半蹲的姿勢,將手中的盾牌垂直立在麵前的土地上,自己則在後麵支撐著盾牌,這一排士兵的責任最為重大,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擋住敵人騎兵的第一次衝擊。
第二排持盾步兵則站在前排戰友的身後,他們將手中的盾牌高舉,形成一個斜麵,主要是為了防禦從天而來的落矢。
“持槍步兵,前進!”
兩排持盾步兵剛剛做好防禦姿勢,第二道命令就立刻下達了。很快就又有一排手中拎著長槍的步兵跑上前去,他們手中的長槍從槍尖到槍身都是鐵製,威力極大,同時也不易折斷。這種長槍長達三米,槍身穿過前兩排的持盾步兵的身側,最後再穿過最前麵立著的方盾上的一個圓孔,將鋒利的槍尖伸向盾牌的外側。這樣一來,最前麵的一排方盾就既有了防禦的功能,同時也能刺傷撞上來的敵軍騎兵。
這樣的防禦陣勢一直以來都是蘭諾帝國軍步兵對付敵軍騎兵的主要手段,經過十多年的完善實踐之後,就算是身披鎧甲的重騎兵,也不敢輕易地向這種防禦體係發起衝鋒。
渡口大半已經順利渡河的莫高人雖然從來都沒有見過蘭諾人那像是刺蝟一樣的陣勢,但是他們也並不十分在意,莫高人雖然以騎兵為主,但打起仗來很少會騎馬衝到近處和敵人硬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