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2(1 / 2)

初春暖洋洋的陽光退卻了周末沒人陪伴的遺憾,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進了金沙博物館,興奮的近似雀躍,我想這是一種自豪,在從小生長的土地上竟然有這樣震撼人心的發現,飛出了震驚世界的太陽神鳥。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遺跡叫濱河祭祀,因為我們古蜀杜宇王朝他的國都有條河叫摸底河,不過具曆史考證這條河水已經經曆了數次改道,好了,言歸正傳,所謂濱河祭祀就是當時的古蜀人在河邊祭祀祖先鬼神......”

正當我好奇地用目光觸摸遠古精粹的沉澱時,恰好聽到經過的旅行團裏導遊的解說,想想自己的曆史細胞先天不足,讀書的時候就常常張冠李戴弄錯朝代,來這裏與其懵懵懂懂的驚歎,還不如混在其中好好了解一下。

“......我們在遺跡館裏看到的一個一個的方格,考古學上把這些方格叫探方......第一階段的祭祀用品以象牙、石器為主,還有一些陶器、漆木器和極少量的玉器......因為我們現在最先進的象牙保護技術叫‘有機矽封存’,但是這種技術隻能保護少量的象牙,所以大量象牙采用的是回填保護,大家看到這些蓋住的就是回填保護的象牙......”

“哇......”

人群裏發出嘖嘖讚歎,紛紛擠在欄杆前尋找,我也一樣,前前後後的觀察恨不得跳進去,果然在土層的斷麵發現了沒有取出的象牙和一些土陶的瓶瓶罐罐,真可惜,為什麼小時候在這裏玩泥巴的時候沒有想過下麵會有這些東西。

“在這一片出土了我們國內同時期遺址中所少見的石虎和石蛇......主要有金王冠帶、金人麵具、金蛙形器等,2001年2月25日,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太陽神鳥”金飾就出土在這裏,值得一提的是神鳥出土的時候並不是現在這個模樣,而是裹成一團,為什麼會這樣,是人為還是其他原因,也是未解之謎......”

進了第二個展廳後我便跟他們分道揚鑣了,後麵的內容通俗易懂很簡單,考古工作者們複原了古蜀的森林、草棚、村落、墓群,複原了古蜀人在這一片沃土上繁衍生息的場景,美輪美奐的玉器,璀璨奪目的金飾,神態淩然的石跪坐人,微妙微翹的圖騰祭祀,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不用看文字記載也能感受到古蜀王朝鼎盛不息的文化氣息。

傳說中的太陽神鳥大哪兒去了?為了一睹震驚全球的神話我像無頭蒼蠅一樣樓上樓下亂竄。千年絕唱?我跟著標誌找過去,果然展廳中央的圓柱形玻璃陳列台裏,看到了最渴望神往的藝術瑰寶,在光線的照射下緩緩轉動,紅色的絨布襯托得它更顯璀璨靈動。

“......這就是金沙的鎮館之寶‘太陽神鳥’金箔。外徑12.5、內徑5.29、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金量達到95%......”

聽見聲音我趴在欄杆上笑了笑,又是那團人還是那個導遊解說:“......四隻鳥首足相接,朝同一方向飛行,與內層漩渦旋轉方向相反,線條簡練流暢,有研究認為其外層4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輪回,內層12道芒紋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周而複始,也許當時古蜀人已經掌握了歲、時、月的概念以及形成的原因,該金器也生動的再現了遠古人類‘金烏負日’的神話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