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姓名學很高深,姑且不談“於子菲”跟“子非魚”有什麼關係,這三個字基本還算聽的過去,是個正經八百的名字,就算以後出了社會,也是個拿得出手的大號。
一直不理解為什麼有家長喜歡“aa”“bb”這樣疊字的名字,尤其以70後、80後一代居多,比如於樂樂。她是個女生也就罷了,萬一一個男的叫“寶寶”(如有雷同,絕無冒犯之意),豈不很鬱悶?小時候叫著倒是水靈,等到了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當了爸爸、爺爺的時候,這名字就顯得嫩過了頭,太富創意了!
不過也有人覺得這樣的名字有個性。
沒錯,這是個張揚個性的年代,而且名字就是個代號,沒有必要這麼較真,但……我覺得即便是現代人,也該稍微尊重一下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我們可以效仿前人,一個乳名,一個學名嘛。
從另一個角度講,名字是父母給的,多少寄托著他們的美好願望。雖然我覺得“於樂樂”這名字不夠檔次,可是在我心底多少是有些羨慕的,甚至是嫉妒。外公外婆對小姨的祝福顯而易見,就像這個沒什麼深度的名字一樣,他們盼望她簡單快樂的度過一生。
於樂樂果真沒辜負他們的期許……我從沒見過她這麼沒心沒肺的主兒!
雖然戶籍冊上顯示於樂樂比我大了六歲,但憑她的eq,我看也就差了兩三歲,而且是我比她大!這人從中學畢業開始就沒有長進過,還存在嚴重的“退化”現象!
在沒有計劃生育政策的年代,外公外婆隻生了媽媽這個女兒,獨生女寶貝,孫女自然也會寶貝,事情本來應該這樣完美的繼續下去,可是就在政策執行得最嚴格的時候,他們中年得女,生了於樂樂這麼一禍害。
我並非生在水深火熱中,在於樂樂回來之前,也享受過幾年獨寵。按說,她比我大了六歲——兩個代溝,名義上又是我的“長輩”,於情於理都應該讓著我。我也是滿心期待,在見到她本人之前,還幻想著又多了一個“疼”我“愛”我的人,而且能有個玩伴。
但生活是無情的,總會使人出乎意料。
從她回家時的排場,我便看出,誰才是這個家裏的老大——於樂樂永遠是最受寵的那個。我本以為外公外婆是喜愛我的,但看了於樂樂所受的待遇之後,我才懂了北方話“盛寶貝兒”是什麼意思。最使我鬱悶的是,外公外婆寵她也就罷了,為什麼連該屬於我的父愛母愛也要分她一半呢?
眾人捧著她、寵著她,從沒有人說過她一句壞話。她就真的這麼完美無缺?如果確是這樣,她早就去當地球“球長”了!
這個“疼愛”我的小姨,真是讓我頭疼、心疼、礙事、礙眼!
從小到大,她闖禍我挨罵的事兒沒少發生,我不明白為什麼輩分小歲數小的自己要受罰,她卻能安然無恙。如果我是個皮糙肉厚的男孩也就罷了,明明和她一樣是個女孩,卻要受這般不平等的待遇!有時我會猜測,於樂樂是不是外星人,她對外公外婆爸爸媽媽下了某種法術,讓他們昏了頭,不明事理。
後來,上自然課時我知道了,人的心髒並不在中央,而是長在左邊,天生偏心眼,而且我的家人偏得特別厲害。
我不知道,自己是天生如此,不在乎這些被她獨占的關懷,還是因為太缺乏親情,所以養成了這般冷淡的性子。但有時我都替小姨感到幸運,有我這麼一個不善“爭寵”的外甥女。如果我不是一個天性清冷的人,恐怕早就心理不平衡,極度扭曲落下陰影,進而衍生出一係列的家庭倫理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