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2)

大牛的嗅覺遠超常人數十倍,乃是天生的本事,肖樂來到風村後,便給大牛擬定了一個係統的訓練方法,大牛修煉之餘,便會訓練自己的嗅覺,幾個月來,大牛的嗅覺更上一層樓,時常同鷂子和二麻子去打獵,方圓十餘裏的獵物,他一嗅便能分出方位,不管獵物逃的再遠,隻要留下一絲氣味,大牛都能追蹤而至。

一嗔雖然來去極快,可留下的氣味卻不是一時半會能消掉,大牛帶著肖樂,追出數十裏,終於發現一嗔藏在一個山洞裏,離洞百十丈,肖樂叫大牛先行回村,自己單獨去見一嗔,畢竟大牛也是風村的人,一嗔可不會對他心慈手軟,大牛知道自己留下來也沒意義,反而會讓肖樂分心,聽肖樂吩咐,道了句“大哥小心”,便自行回村。

大牛送走肖樂,單獨走進山洞,但見洞內燃了一堆篝火,旁邊斜著一根樹枝,串著幾個烤番薯,在火苗上熏烤,一嗔盤腿而坐,雙目閉闔,寶相莊嚴,手持一串佛珠,口中低聲誦經,似乎不知肖樂進來。

肖樂沒有打擾,靜靜坐在一旁,一嗔誦完佛經,睜開眼來,看向肖樂,合十一禮,道:“抱歉,讓施主久等了。”

“原來他早知我來了。”肖樂心頭暗想,微微一笑,道:“沒事,一嗔大師,前幾日蒙你相救,小子時刻銘記在心。”

“阿彌陀佛。”一嗔道:“施主言重了,一切自有緣法,你我相遇,乃是施主命不該絕,此乃因果,貧僧並無功德,施主不必長記。”

肖樂笑道:“我不知什麼因果,也不信什麼緣法,反正我這條命是大師救的,我肖樂有仇報仇,有恩報恩,這輩子都不會忘。”一嗔微微一笑,道:“施主是自在人。”

肖樂哈哈笑道:“不錯,是自在人!”話鋒一轉,又道:“小子方才聽大師所誦佛經,經義微妙,不知是什麼佛經?”

一嗔道:“此經名曰《妙法蓮華經》,又名《法華經》,共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字,乃是我佛無上大乘經典。”

“原來如此,難怪這般微妙。”肖樂笑道:“方才我聽經文中有此一段,‘此法華經亦複如是,能令眾生離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縛’,小子不明,不知何謂‘生死之縛’?”

“阿彌陀佛。”一嗔道:“所謂生死,實為因果,生而為因,死既是果,沾染因果,便入輪回,菩薩畏因,眾生懼果,世人不知因果,不明死生,生如柳絮,種萬般因,死如臨淵,懼一步果,貪生畏死,此所謂生死之縛。”

肖樂自幼沾染百家經典,悟性本高,聽得出神,一時忘了此行目的,沉思不語,體味一嗔話中之意。一嗔見肖樂若有所悟,便不打擾,隻微微一笑,不再作聲,任其自悟。

半晌肖樂忽道:“依大師所言,有因便有果,有生便有死,菩薩畏因,實則畏果,眾生畏果乃是怕死,菩薩畏因豈非貪生?”

一嗔頓時怔住,半天作聲不得,肖樂挑戰經典,質疑佛祖,實乃膽大包天,一嗔自幼熟讀佛經,參悟佛理,對佛家經義可說深信不疑,麵對肖樂此問,竟無以作答,半晌方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有雲:‘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我佛早已不生不滅,豈會懼怕生死,為生死所縛?”

“佛祖不生不滅,自然不懼,可咱們人是有生有死的,誰又不怕死呢?”肖樂微微一笑,道:“我記得,我爺爺曾說過,‘人死萬事空,一了百了,活人對死者的思念,是一種羈絆,讓自己不能解脫,死者無法安息,人間地獄,終歸殊途陌路,看不開生死,傷害的不僅自己,還讓死者也不得安寧,活人不應被死人拖累,死者更不應被活人糾纏,過去的就該讓它過去,人要往前看,才能活下去’,我雖然記不起爺爺的樣子,但這邪我卻一直記得,一嗔大師,你精研佛法,應該比我更懂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