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一直珍藏著周世平的信,自從皇上拿到了先皇密詔,李婉便不能過問朝廷中的事情了,缺乏有效監督的姬仁皝,漸漸變了,李婉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不過,她什麼都不能說。雖然皇上依舊每天來請安,可是,僅僅是請安,母子沒有什麼話說,皇上請安之後,便離開了,李婉已經知道了朝廷裏麵的某些變化,皇上開始貪圖享樂了,朝廷中,某些心懷叵測的大臣,阿諛奉承,哄的皇上不知道東南西北,姬羋頊心太軟,不能有效勸阻皇上,反觀宗親王、顏親王,慢慢得勢,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李婉很後悔,原來一直以為,周世平在朝廷裏麵,限製了皇室,沒有想到,大周朝離不開周世平,周世平擔任尚書令的時候,皇上處處行動受到限製,雖然周世平很是低調,可是,周世平支持大臣對皇上的規勸,皇上也明白周世平的威望,宮裏的太監,根本不敢亂來的,李婉記得很清楚,太監建議皇上狩獵,周世平在朝廷上怒斥太監幹政,自那以後,沒有太監敢議論朝政,就是自己,剛開始幹涉朝政的時候,受到了周世平的抵製,不也是一籌莫展嗎,後來,周世平可能是起了離開大周的心思,自己才能夠幹預朝政的。如果周世平還是尚書令,那麼,宗親王、顏親王根本就沒有什麼機會。
李婉最為擔心的,是朝廷的風氣,大臣開始安於享樂,不少省,因為俸祿的問題,加重了百姓的負擔,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能夠享樂,好在姬羋頊控製著尚書省,大臣還有些懼怕,可是,最近傳來的消息,令李婉坐臥不安,姬羋頊得不到皇上的信任,聽信宦官的讒言,居然準備解除姬羋頊的尚書令職務,皇上為了這麼做,居然準備改變大周的官製,恢複丞相製度,取消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設立左右丞相和內閣,這麼做,最大的權力集中到了皇上和丞相的手裏,若是丞相能力低下,朝政將受到巨大的影響。
李婉時常幻想著和周世平見麵,雖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現在的李婉,心願不要太後的身份,隻身到倭國去,陪著周世平。倭國的情況,李婉大都知道,周世平大力發展商貿、改變官吏職責、沿用大周年號等等,讓李婉再次體驗了周世平的能力,這些,都是最關鍵的,特別是周世平讓女人出來做事,參與政務處理,讓李婉心酸了好久,自己辛辛苦苦爭取的權力,周世平在倭國居然做到了,聽說姬晴怡在戶部,幹的非常不錯,官吏都很尊敬和佩服她,一個女人,將財務整理得井井有條,李婉還聽說,姬晴怡現在是戶部右侍郎,在朝廷上,為了財務開支事宜,居然和周世平吵架,姬晴怡說的有道理,周世平無可奈何,隻能照辦,倭國很多的女人,在郡縣做事,根本不受歧視,已經有幾個縣,出現了女知縣,李婉感歎,倭國本來是一張白紙,周世平可以在上麵隨意潑墨,建立了這樣的製度,今後,倭國的發展速度,大周是遠遠趕不上的。
最為刺激李婉的,是周世平擴軍的事宜,倭國官吏的待遇,大周官吏都知曉了,不少人私下裏議論,是否到倭國去,那裏的待遇太好了,周世平擴軍的消息、特別是普通軍士軍餉每年50兩白銀的消息傳出來以後,前往倭國的商船數量劇增,很多商船,不是拖貨物,是拖人過去的。李婉自信是了解周世平的,周世平如此大規模擴軍,其中有振興倭國的意思,不過,有著她李婉的原因,周世平不會單獨放下她李婉的,李婉在周世平的心裏,很有地位。明白了這層意思,李婉突然間年輕了許多,她一定要堅持下去,她要等著周世平來接她離開中原,隻有在周世平身邊,她才能夠有所作為。
周怡慧的日子,艱難了很多,皇上在周府發現了先皇密詔之後,對她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自從那日之後,皇上再沒有來過她這裏。而且,從現在的情況看,皇上貪圖享樂,大肆搜集美色,後宮裏麵,增加了很多的女人,按照這個狀態發展下去,周怡慧不知道能不能保住皇後的玉璽。
支持周怡慧的姬羋頊王爺,逐漸在失去寵信,周怡慧感覺到,王爺太軟弱了,遠遠比不上叔叔周世平。周世平表麵看很是低調,可是,人事和財政牢牢控製在手裏,誰都沒有辦法,控製了這些,說話做事都有威信,可是,王爺就差多了。
周世平最擔心的是皇上出現了意外,繼承大統的問題,皇上遲遲不立太子,自己的兒子已經10歲了,將來,如果發生了變故,誰知道後果如何。太後已經沒有管事了,後宮裏麵,越來越複雜,周怡慧有些撐不下去了。
開平15年1月1日。
皇上下旨,大周朝廷官製發生改變,撤去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實行內閣製,左右丞相統領朝廷大臣,六部尚書為正二品,各省巡撫亦為正二品,左右丞相為正一品,保留三公三師,均為正一品,太子三公三師為從一品。
宗親王出任右丞相,姬羋頊出任左丞相,顏親王出任兵部尚書,穆仁舟、劉禮雲均致仕。
此舉在朝廷引發了巨大的波動。
很多大臣都看出來了,宗親王受到重用了,原來,統領朝廷大臣的是姬羋頊王爺,現在,換成了宗親王,而且,顏親王出任兵部尚書,實際上是控製軍隊了,姬羋頊早已經辭去龍武軍大帥職務,皇上親自兼任龍武軍大帥,可是,皇上是不可能直接管理軍隊的,都督府亦撤銷了,據說是皇上不願意管轄軍隊的部門過多,於是,兵部尚書就顯得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