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最後一搏(2)(1 / 3)

中興11年。

曆時9個年頭的征戰,周世平累了,中興4年,周世平的父親周元凱去世了,周世平得到消息的時候,周元凱已經去世好幾個月了,周世平沒有能夠回去為父親送終,所有事情,都是周延平*辦的,大哥周宗平、侄女周怡慧都趕到倭國,皇上因為身份特殊了,不能到倭國,也派出了宮裏的太監。

對周世平打擊最大的,是李婉的去世,到了非洲,李婉不適宜氣候,很快染病了,病中的李婉,堅持著為周世平出謀劃策,將內務整理得井井有條,周世平令隨行的郎中,不惜一切代價救治李婉,可是,李婉還是去世了,李婉倒在了周世平的懷裏,臨終前,李婉含淚微笑,緊緊抱著周世平,不願意鬆手。周世平仰天長歎,老天不容人啊,李婉聰明、睿智,自己是穿越者,知曉古今,可是,李婉一個女人,卻能夠看透很多的事情,奇才啊。

為了避免出現其他意外,周世平將姬晴怡送回了倭國。

如今的情勢,已經大不相同了,大周京城薊州成為了天下人員、財富最為集中的地方,京城的人口突破千萬,城池擴大了一倍,數不清的外國人,前往大周,留在薊州的外國人,突破了百萬,大周京城已經真正成為了一個海納百川的國際大都市。

海運徹底打開了,當然,主要是大周的商船前往國外交易,無數的財富,集中到大周,朝廷官吏的俸祿,已經和倭國的持平了,就是尋常百姓,也能夠豐衣足食,不愁吃喝。

倭國的形勢,和周世平預料的差不多,因為大周的快速發展,因為文化、禮儀的入侵,倭國百姓已經漢化,很多的倭國百姓自視為大周的子民,攜帶家人,前往大周定居,大周對待倭國百姓,和大周百姓完全一樣,不少大周的百姓,亦前往倭國定居,兩邊的百姓完全融合了,倭國到大周的海運航線,屬於最繁忙的,來來往往的人多了,所以,最早的遠洋海運公司成立了,專門負責大周到倭國的海運航線,後來,到台灣、高麗的航線都開通了。

大周朝繼承了周世平的政策,限製商人在朝廷中的發展,商人不能從政,其子弟如果是科舉高中了,必須與家族的生意脫離,不過,這些年,商人子弟優越的條件,令他們在朝廷中順風順水。這些情況,周世平都是知道的,曆史在發展,這些情況,無法避免,商人有錢了,不會滿足於賺錢,他們會產生更高的追求,到時候,社會會出現變革,不過,周世平已經看不到了。

中興11年末,周世平回到了倭國。

周家不少子弟,進入了大周,去做官了,這也是周宗平的意思,周家經過了幾個往返,最終在中原牢牢立足了,倭國剩下的周家子弟不多了,經過這些年的建設,倭國的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事情,周世平都知道,周世平沒有阻攔。

周怡毅和周延平到碼頭去迎接周世平。令周世平沒有想到的是,周怡慧也到了倭國,周怡慧現在是太後,身份顯貴,不過,在周世平的麵前,周怡慧依舊是恭恭敬敬。

周世平知道,自己的大限將至了,前世後世算起來,周世平已經屬於高齡了。周世平感覺到了欣慰,自己煽動了蝴蝶的翅膀,曆史發生了改變,無論這種情況是不是真實的,自己總算是盡力了。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中華民族為了複興,經曆長時間的奮鬥,看看現在的大周、現在的中原,在世界上,已經是真正的霸主了。

周世平最大的收獲,是傳播了中華的文明和文化,這些文化,隨著周世平的征伐,傳播到了歐洲、非洲、美洲,世界各地的人,趕到中原,趕到大周,就是為了學習大周的文化,體會大周的禮儀,這樣,用不了多少年,大周的文化會傳播到世界各地。

周世平必須要將自己一生的體會說給周怡毅,說給周延平,這些體會,在他辭世以後,能夠幫助周家,繼續躲避滅亡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