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崇禎的手諭,盧象升安排將士駐紮在昌平靜候命令,次日天還未亮,就帶著柳嶽和幾個隨從匆匆的奔向北京,因為答應把章慧兒安排到北京公館,所以順便就把她也帶上了。
一路上不時有逃難的災民和乞丐經過,這些人大多是通州和東郊來的,那裏屢次被入關的清兵騷擾,村莊家園早已經被焚毀,他們隻能拖家帶口的奔向北京,希望在天子腳下找到些許的安寧!
路邊不時的有餓昏的人倒下,章慧兒見到這些難民,頓時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不由的流下淚來。
柳嶽眼角也有些濕潤,他生活在和平年代,雖然也有窮人和乞丐,但是像這樣成群結隊十幾萬的難民和乞丐,他還是第一次見到,以前時常聽老人講六十年代的***,他心裏沒什麼概念,現在想來也不過如此吧!
盧象升連年征戰在外,本來對難民乞丐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以前遇見難民都是在宣、大一些偏遠地區,如今沒想到在京畿之內也會有如此的多的難民,不由的憤慨道:“庸臣誤國,庸臣誤國!”
柳嶽心想,畢竟時代不同,要是放在自己那個年代,隻會痛罵萬惡的封建社會,然後把矛頭指向高高在上的天子,而在盧象升眼裏,聖上一直是英明神武,隻不過身邊有幾個權臣遮住了聖上的眼睛罷了。
昌平到北京的路程不算遙遠也就是一個時辰,幾人來到北京城下時天剛大亮,城門內熙熙攘攘的都是難民和乞丐,門兩側的兵丁也不加阻攔,隻是偶爾對可疑的人員進行盤查。
柳嶽出發前已經換上了盧象升給他的對襟兵服,頭上戴著黑色笠帽正好遮住短發,這樣就不會引人懷疑了。
兵卒見他們是官兵打扮,也沒加阻攔直接放他們進去了。
盧象升的公館在阜成門一帶,這些公館是朝廷修建的,是給那些封疆大吏準備的寓所,讓他們進京公幹之時好有落腳之地。由於常年不在北京,公館就交給了老仆顧顯打理,此時顧顯早已在門口等候,見盧象升以至,急忙上前牽住其馬扶他下來說道:“老爺,宮裏的人已經催促幾次了,讓你早些進宮!”
“你去給我準備朝服。”盧象升說完,指著柳嶽道:“給他二人也尋件便裝!”說罷走進公館。
柳嶽也拉著章慧兒也跟了進去,柳嶽在院子裏打量一番,發現這是個典型的四合院,精致別雅,院內有個小小的花園,裏麵各色的鮮花盛開正豔,章慧兒畢竟是小女孩見到這些花朵,立馬湊了過去。
一會兒盧象升穿著換好的二品朝服來到院中,柳嶽抬頭望去,發現朝服交領內露出一些白色麻布衣,而盧象升頭上的紗帽也沒掩蓋住束發的白麻網巾。其實麻布衣和網巾盧象升一直都穿戴著,隻不過被先前嚴密的鎧甲和頭盔遮擋住了,所以柳嶽一直沒發現。
白色麻衣一直都是用作孝服,而明朝人束發平時隻用黑絲網巾,隻有守孝之時才用白麻網巾,這些柳嶽在古裝片上都見過,所以識得!
柳嶽上前拱手道:“尚書大人裏麵穿著孝衣麵聖,被看見了會不好吧!”
“我大明以孝治天下!我為父戴孝有何不妥?”盧象升厲聲道。
聽他這麼說,柳嶽更是欽佩,這盧象升不但是忠君之人,更是個大孝子,柳嶽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不知道他的病治好了沒有,母親重病自己不能陪在她身邊,真是不孝順!想到這心裏一陣傷感。
“我為父戴孝,人之常情,你何須這樣感動?”盧象升見到柳嶽悲傷的表情甚是疑惑。
知道被盧象升誤會了,但柳嶽也不好說穿,隻能點頭道:“尚書大人忠勇孝順,真是我等學習的楷模!”
這時仆人顧顯捧著一件衣服過來道:“老爺,這件衣服可以給這位壯士穿上,可是家裏沒有姑娘的衣物!”
盧象升望了望一旁玩耍的章慧兒,此時還穿著一身肮髒破爛的裙裝,於是說道:“取些銀兩給柳嶽,讓他給章姑娘購置些合體的衣物!”
此時門前的兵卒進來道:“大人,轎已經備好了。”
盧象升對柳嶽道:“你先在此休息,等我向聖上請戰後,再隨我一起驅除韃虜!”
柳嶽伺候盧象升上轎後,見他坐轎走遠,心裏歎道現在已經是崇禎末年了,這大明已經日薄西山,縱然盧大人忠勇報國,也挽不回什麼了,但是把這些實情告訴盧大人,他又怎麼能相信!
“柳壯士!”這時顧顯喊道,“這些錢你收下!”
柳嶽走進院內,接過顧顯給的一兩銀子道:“就這麼點?”
顧顯不滿道:“我家老爺一年的俸祿也不過百十餘兩,其中很多都賞賜給部下將士了,本來積蓄就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