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袁寧的眼睛亮了起來,高興地向齊老師鞠了一躬,“謝謝老師!”
說完袁寧又跑了出去,和來時一樣急切。
齊老師溫柔地笑著,摸著肚子說:“要是我們孩子像寧寧就好了。”
梁先生說:“難怪你整天把這孩子掛在嘴邊,這孩子確實很可愛。”他很讚同齊老師的話,“我也希望我們孩子像這孩子一樣聰明可愛。”
袁寧跑回教室,就被宋星辰和郝小嵐逼問在忙什麼。袁寧想到齊老師的話,把自己的計劃合盤托出。郝小嵐聽了果然很感興趣,摩拳擦掌地說:“我也來幫忙!”她積極無比地讓袁寧給她分配工作。
袁寧說:“現在才剛開始做準備呢。”他向郝小嵐和宋星辰提出邀請,“齊老師給了我指定了一些報紙和雜誌,我準備去買來研究,把有用的報道和文獻剪下來貼在資料本上,有需要的時候就拿出來翻查!”
宋星辰說:“那要先想好怎麼歸類,不然全部資料堆在一起,找起來還是很麻煩。”
“嗯!”袁寧用力點頭。
宋星辰扯下一張紙,大概擬了三個分類:專業技術、業內風向、花市資訊。專業技術就是跟育種、種植、管理有關的;業內風向就是過年時什麼花兒好賣、什麼花兒賣相好意頭好還不容易養死之類的;至於花市資訊,就是有關花市的報道和各地花市開市的時間、申請加入花市的流程以及與花卉市場有關的政策和活動等等。
袁寧被宋星辰這一手給鎮住了。
怎麼宋星辰和大哥他們都這麼厲害呢!
郝小嵐說:“寧寧你不要被他唬住了,他這根本是照搬他爸爸的。他家全家都能弄這些東西,吃個飯也是討論時事和政策,他從小聽到這麼大,要是連這都學不會怎麼對得起他每年拿的第一名!”
袁寧說:“可是還是好厲害啊!”他也常聽大哥和父親討論,但他還是一點都沒學會。袁寧拍板定案,“那我們就把資料本分成這三類!”
郝小嵐自動請纓:“我來找‘業內風向’,花語什麼的,我最喜歡了!”女孩子總是特別喜歡這些東西。
宋星辰說:“資訊這一塊我來。”
袁寧要找的就是技術這一塊。接下來幾天他們課餘時間都湊在一起翻查資料,準備在周末分頭谘詢這方麵的專業人士補充更多需要注意的事。
袁寧跑了幾趟園藝店,又去農學院那邊找孟兆。孟兆差不多要畢業了,不過他直接被他老師要了過去,接著念研究生。說是念書,其實就是在研究基地裏忙活。袁寧周末跑了一趟,跟著孟兆在研究基地溜達一圈,見識了不少新技術。不過這些技術都還在研究階段,對設備條件要求也比較高,暫時還沒法進入實踐階段。
孟兆說:“今年可以先試試,要是收益好的話就著手建個好一點的溫室,倒是能選擇的花卉種類更多,收益更高。除了花卉之外,藥材市場也一直是供應跟不上需求,以後都可以考慮考慮。”
袁寧在本子上刷刷刷地記了很多東西,大有把研究基地這邊的東西都學走的架勢。孟兆的老師從外麵回來了,看見袁寧那雙忽閃忽閃的眼睛,一樂,笑嗬嗬地調侃:“你這孩子又來偷學什麼?”
“沒有沒有!”袁寧忙捂住小本子。
袁寧的小動作沒瞞過孟兆老師的眼睛,孟兆老師故作嚴肅地板起臉,一臉正色,朝袁寧伸出手:“給我看看,我看過了才給帶回去——有些可不能給你學走。”
袁寧隻好乖乖把小本子交出去。
大哥說過的,別人不給的東西不能要!
孟兆老師本來隻是逗逗袁寧,見袁寧真交出來了,倒也真有了幾分興趣,翻開小本本看了起來。內容還沒看,一看那字,孟兆老師就對袁寧多了幾分好感。這麼小的年紀能把字練到這種程度,可見在這方麵是非常用心的——也能靜下心來學東西!等看完袁寧記錄的筆記,孟兆老師臉徹底板不住了。
這孩子,記得可真好!
又整齊,又詳細,難得的是還條理分明,看完後就知道完整、準確的操作流程。孟兆老師很確定這不是孟兆給袁寧抄上去的,因為他帶了孟兆幾年,知道孟兆做記錄的習慣和模式。孟兆老師眼底滿含讚許:“你記得很不錯,繼續保持下去,學什麼都不會太難。”他把小本子還給袁寧。
意外得到了誇獎,袁寧高興地帶著這一趟的收獲回了家。他邀請宋星辰、郝小嵐到家裏會合,把資料都整合在一起,選出了適合的花種,又整理出參加各地花市的時間安排表。
傍晚的時候羅元良過來了。
羅元良帶來了好消息:他聯係了農業所和農業公司的人,他們也正在做聯合推廣計劃。目前農村大多數人思想都還很保守,而且對經濟作物的認識不足——更不了解溫室建造的成本,因此很少有人能邁出第一步,考慮種植糧食蔬菜以外的作物。有人願意在這邊開個頭,他們非常願意支持,大棚價格是按照材料費來算的,技術指導完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