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先跑進屋, 金色的瞳仁掃向屋內。一陣灰塵之中, 一塊牌匾倒扣在地上, 小黑上前把它推起來, 袁寧一眼看見了上麵寫著的三個字:惠濟堂。
牌匾是素線匾, 樣式是明朝的, 四周的華帶雕著吉祥花紋, 牌首和牌舌紋理最為繁複,兩側的牌帶則簡單些,不過那雕工都是越細看越覺精細, 可見雕刻者的功力與用心。而那“惠濟堂”三個字,寫得更是莊重典雅、饒有神韻,憑著“惠濟”二字便能看出主人家是心懷天下、樂善好施的人。
袁寧沒來得及看別的, 人參寶寶們就跟著跑了過來。它們拿著蘆葦做的小掃把, 對袁寧說:“打掃!打掃!”那模樣兒雀躍得,比自己有了新家還高興。
袁寧吃了一驚:“蘆葦哪裏來的?”
“種的!”人參寶寶們理所當然地回答。它們可以催生植物, 種點蘆葦自然不在話下, 種子是袁寧有次夾帶進來的, 很小幾顆, 人參寶寶們種出了一批, 發現不對, 想要拔了,象牙卻說可以做掃把。人參寶寶們高高興興地弄了一些,沒想到真的有了用處!
袁寧弄明白了個中原委, 也整了把蘆葦掃把, 和人參寶寶們一起打掃屋子。
雖然門鎖舊了,牌匾掉了,裏麵的家具和擺設卻沒有損毀得太嚴重,隻是堆滿了灰塵。被人參寶寶們輕輕一掃,灰塵就散開了,露出它們原本的麵貌。
宅院不算太大,看著不是住人的,西麵是個大大的書庫,裏麵許多書已經老化,書頁全都泛黃或者掉頁,幸運的是在過去漫長的歲月裏這裏麵似乎沒有活物生存,所以書倒是沒有被蟲蛀壞!
袁寧拿起幾本書翻了翻,發現上麵都是些艱澀的文言文,即使他跟著章修嚴看過不少古文也很難讀通。倒是牆上的字畫有些意趣,畫的不是山水也不是宴飲,而是各種民間趣事,孩童齊嬉戲,少女蕩秋千,遊船看戲,茶館賭茶,百態盡顯。
袁寧大概知道這些人的衣著是明朝的——也就是說這屋子的主人很可能是明朝人,否則不可能把畫當時的市井生活畫得這麼生動有趣。難道玉佩也是從明朝傳下來的?
袁寧正對著畫思索,小黑卻叼來一本本冊。袁寧愣了一下,接過那本冊一看,發現是主人寫的劄記。比起剛才那佶屈聱牙的文言文,劄記主人的寫法更趨近白話文,袁寧看起來不太吃力。
劄記主人受繼母迫害不得不離家,在外因一次受傷得了這靈泉。他終其一生都在保守靈泉的秘密,縱使借靈泉救人也隱瞞著所有人。後來起了戰亂,他帶著闔家上下和一應仆從躲入山中,靠著靈泉逍遙度日,不知日月變遷。然而隨著禍事蔓延,外麵兵荒馬亂、哀鴻遍地,靈泉也日漸被那黑色絲線圍住。這“神仙洞府”逐漸陷入黑暗之中,劄記主人不得不帶著家人重新“入世”。
而那“神仙洞府”也如黃粱一夢,夢醒後便煙消雲散。
神仙洞府?
這不是夢,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袁寧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可能性!
袁寧認真往下看,發現劄記主人也觀察過黑色絲線的成因:或惡也,或災也,或疫也,世之不幸,皆現其蹤。
這和袁寧所猜測的差不多。
劄記主人的記錄終止在告別“洞府”的那天。袁寧合上劄記,有些悵然。按照劄記主人的記載,這裏應該也曾生機勃勃,也許有人參寶寶一樣的花草樹木有了靈智,幫他把這座古樸的宅院建起來。隨著那黑色絲線越發猖獗,劄記主人的夥伴一個個消失,這裏麵再也不適合活物生存——於是它又變回了一個普通的玉佩,靜靜等待下一次複蘇機會。
袁寧合上劄記,腦中還回蕩著那位先祖寫在最前麵的兩句話:可藏萬物,可生萬物;非夢非真,神仙洞府。
原來不是夢!
那眼前的一切都是真是存在的,隻是外人沒辦法知曉?
如果那黑色絲線是惡、是災、是疫,那麼那些光點又是什麼?為什麼戰亂發生之後,這裏就失去了生機?
袁寧心頭一跳。他想到每一次有人走出困境之後,靈泉附近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光點,那些黑色絲線也會隨之減少。也許外麵的不幸可以影響靈泉——外麵的改變也可以改變靈泉?
靈泉的生機,其實依然維係在外麵的世界裏!
可是,這種“生機”是怎麼來的?
是隻要幫到別人就會有嗎?袁寧有點擔心。象牙和小黑它們是可以離開這裏的,人參寶寶卻不能到外麵去——要是被人發現人參寶寶們可以到處走,肯定會把它們抓去研究!還有魚兒和大樹也一樣,是不能到外麵去的!袁寧憂心忡忡。
【不用太擔心。】小黑看出袁寧的擔憂,開口安慰,【你這麼愛管別人的閑事,肯定不會有問題的。】
袁寧:……_(:з」∠)_
竟不知道小黑是在誇他,還是在損他。
袁寧好奇地提出另一個問題:“既然以前也有人進來過,那麼現在會不會也有人能進類似的地方?會不會也有人擁有另一個泉眼?”
【我不知道。】小黑回答得簡單又直接。
袁寧沒有失望。袁寧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猜測,自然是因為想起了送他蓮子的廉先生。雖然心裏有了懷疑,但袁寧不打算貿然去查證。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是劄記主人在劄記裏提及的一句話,劄記主人即使隱瞞著靈泉的存在,依然因為救濟別人而引來了不少麻煩。比如有人懷疑他擁有起死回生的秘方,想方設法、威逼利誘他交出秘方,差點讓他的妻兒身死牢中。這種事發生了不止一次,在劄記主人詳實的記載中幾乎伴隨著他遷移到每一個新地方。
袁寧甚至在劄記主人的最後一篇記錄裏讀出了滿滿的“如釋重負”。也許沒有得到靈泉,劄記主人就不會這麼多的險惡與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