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2 / 2)

米煥然見黎雲景神色沉沉,拉著他說起剛才看到的一些作品,也說起自己的疑惑。

黎雲景說:“我的字確實匠氣了些,沒有半點灑脫自如的感覺。至於靈性,你的一些習作就很不錯。我收你當徒弟的時候就看出你的成就會比我高——隻是你在比賽時都是按我的路子走,才會顯得‘匠氣’。”黎雲景拍拍米煥然的肩膀,“具體的我回去再和你說說。”

米煥然點點頭,目光又落到袁寧身上。

黎雲景看出米煥然已經把袁寧當成“畢生敵人”,也沒多說,甚至還有點樂見其成。他這個徒弟天賦不錯,學什麼都快,一路走來沒遇到什麼坎坷和挫折。也正是因為太順風順水了,才漸漸滋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能有人來打磨打磨他這驕傲脾氣倒是不錯。

等人都到齊了,張會長正式向到場的人介紹袁寧這個書法協會新成員。袁寧的年齡免不了又引起一番議論,不少人都覺得張會長是在和黎雲景較勁——黎雲景讓自己十四歲的弟子進來了,張會長就那個十歲的小娃娃進來!

有不明舊情的人覺得張會長這是落黎雲景的麵子,不由站出來質疑:“我們書法協會是靠作品說話的地方,不知道袁寧‘小同誌’有什麼作品?不會隻有那幅‘小鬆’吧?”

作為全國書法大賽最年輕的獲獎者,袁寧拿獎的過程在圈裏也是廣為人知的。

袁寧聽到對方的話後愣了愣,他是被張會長帶進協會的,不知道還得拿出作品來。他平時隻是練字和參加一些小比賽,哪裏來的作品呢?袁寧望向張會長。

張會長早有準備:“這正是華中省這次活動的議題。”他神色穩如泰山,“接下來我會詳細地說明我讓袁寧進我們華中省書法協會的原因。”

其他人都注視著張會長,看張會長能怎麼把這事說出花來。張會長看了眼也有些茫然的袁寧,緩緩說:“華中省正在推行中小學教育免費政策。可以說比起以前任何一個時代,我們現在都是文盲率最低、受教育率最高的時代。可是也正因為現在的孩子需要學的東西那麼多——以及一些別的理由,‘文化’的處境變得有點尷尬,書法也一樣。能靜下心來練書法的人少,能考慮讓孩子真正下功夫學書法的人更少,大部分人都覺得隻要能把字寫工整就夠了。”

張會長的話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就是這樣的,識字的人越來越多,書法的傳承卻越來越難。歸根結底,是因為國內已經慢慢進入功利化的時代。

物質生活的提高帶來的是更多的誘惑與追求。

張會長說:“我前段時間去西方考察,他們用上了一樣新機器,叫計算機。很多文字、數字工作可以在裏麵處理,非常方便。現在國內還沒有用上它,如果用上的話,根本不需要使用紙和筆就可以輸入文字、展示文字。”他不無憂心,“越來越多的新技術發展起來,老的東西、舊的東西,如果還是固步自封、不思改變,將來肯定會被淘汰。”

黎雲景說:“你說得很對。”

張會長讓袁寧把旁邊的資料都分下去,等袁寧繞了一圈回到原位,也看見了資料裏的內容。居然是他這兩年來做的一些宣傳廣告、招牌和花盆碗碟。這些東西被正正經經地整理出來,讓袁寧有些臉紅。裏麵很多都是他弄著玩的呢!

“既然你們說要用作品說話,那就看看袁寧的作品,”張會長說,“這些都是袁寧參加各種活動時完成的,你們可以仔細看一看,上麵基本都有書法的存在。這就是我讓袁寧加入書法協會的原因。時代在進步,書法也應該與時俱進,加入到剛剛興起的廣告行業裏、進入到所有人的生活裏——而不是繼續關起門來埋頭苦練。不管是書法還是畫畫、雕刻,都應該走出去了!讓大家看見它、認識它——然後學習它、掌握它、運用它。如果一樣東西非常實用——而且常用,還怕沒有人願意把它傳承下去嗎?”

所有人都安靜下來。

窮則變,變則通!

看著袁寧稚嫩的臉龐,與會的人都有些恍惚。是啊,該變了,該拋開一些舊的東西、讓新的血液注入進來。

張會長說:“所以我建議接下來一年裏我們可以開展一項活動,《書法走進千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