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寧沒閑著, 第二天又和章修嚴一塊去了省城, 到昌滄大學挖人。
畢竟是要發展昌滄的經濟, 不能老從首都那邊討人, 別人會恨上他的。有些事隻要起好了頭, 後麵會輕鬆很多。聽說首都大學的人在李家坳那邊, 不少人立刻意動了, 哪怕隻是去結交一下首都大學那群天之驕子也很不錯!
更何況還可以蹭一下國家級的課題。
袁寧跑了大半天就輕輕鬆鬆地撈到一批人,喜滋滋地和章修嚴、杜建成道別,回縣城等著人才們到位。隨著時代發展, 信息傳遞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經濟要起來,三分靠資本, 七分卻要靠推廣!
袁寧把人才拎過來, 沒急著讓他們幹活,而是利用自己置辦的新設備開始對他們進行培訓。都是念了大學的人, 學習能力是這個時代最強的, 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自然也比其他人要快。
袁寧開設的最重要的一門培訓, 就是信息技術培訓。自從大一被老教授扔去搞《陶瓷藝術》的電子排版, 袁寧就對電子計算機這新事物產生了莫大的興趣, 回華中時書協的張會長也再三對他說這東西將來肯定會普及全國——事實上章家已經拿下核心技術, 正在攻克。
現在移動通訊技術已經基本鋪展開了,章修嚴手底下的人也把“大哥大”的體型縮小到可以一手掌握,“大哥大”也就有了個新名字:手機。
光是去年一年裏, 手機這一項盈利就令無數人眼熱——當然, 目前很少人注意到的通訊收費才是巨額盈利的來源。基站建設完畢之後基本隻不需要再多加投入,隻要做好日常維護就可以了,這一項收益會隨著移動通訊的普及而越來越龐大。
攤子鋪得越大,越發顯得人不夠用。袁寧到了地方上以後也嚐到了捉襟見肘的感覺——現在能用的人基本都是從費校長那邊借來的,遲早要還回去!
所以訓練一批用得順手的人非常重要。
袁寧需要他們能掌握一些基礎技能。
對於新鮮的知識,新來的畢業生們還是很愛接觸的。他們的學習速度比首都大學的學生要差一些,不過袁寧把濮滿一行人拎來幫忙教學,訓練了一個多月,基本也能讓他們滿足他的要求。
這時研究基地也正式落成,濮滿開始帶人在清整好的坑洞和巷道裏試種一些植物。陰暗濕潤的巷道適合培養一些喜陰的植物和菌類,坑洞裏能選擇的植物種類要多一些,設計上也可以玩出新花樣。他們每個人都帶著兩個“助手”,助手除了幫忙就是學習,等著在項目組撤走之後接手項目組的工作,負責去改造其他廢礦。
對於有塌方危險的巷道,他們還需要討論出適合的回填或者加固方案,免得對外開放後鬧出什麼以外來。
總之不管是項目組的成員還是被袁寧挖來的畢業生,這個暑假都過得忙碌又充實。
袁寧也過得很充實。這段時間裏他把縣裏收拾得停停妥妥,沒給任何人作妖的機會。郭勁秋在所有人詫異的目光中對袁寧的所有決定大力支持,隻短短兩個月,袁寧便給縣裏帶來了幾筆投資,給這死氣沉沉的窮縣注入了無限生機。
過不了多久,郭勁秋就拿到了調令,可以調到市裏去了。這樣的調動在他們這種窮縣非常罕見,和郭勁秋相熟的人紛紛過來向郭勁秋道賀。
酒過三巡,醉意正酣,郭勁秋大哭了一場,倒床睡到第二天,才和妻子說了句真話:“這可不是為了提拔我才調我去市裏,這是讓我給人讓位。你讓大舅子他們努力些,這人和別人不同,他喜歡能辦實事的。跟著他一段日子,以後到哪都吃得開。我啊,是沒這機會了,要是我能選,我倒寧願退到二把手的位置去跟著他幹!”
郭勁秋妻子震驚了一會兒,又溫言安慰:“既然他這麼有能耐,定然不會止步在我們這小縣城裏,以後肯定會升到市裏去——到時你不一樣有機會跟著他?”
郭勁秋經妻子一提,心中豁然一亮,頓時掃清了剛才的鬱悶,朗笑著說:“你說得對!我先去打前站,等著他升上來就好。”
郭勁秋給了妻子一個離別吻,出門繞去袁寧單位那邊,明裏暗裏地表明“我先去市裏等你”的立場。
袁寧對這位處處支持自己的一把手很有好感,親自送對方出門。回頭一看,老圖格德又把假發給摘了,摸著自己的光頭說:“想不到啊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