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慈真師叔給你送來了一把佩劍,你那劍是該換了,送去夥房劈柴用吧。”慈念一陣氣結甩了下右手的袍子跑上來對著雙腳已經跨入門檻的李無名沒好氣的說道。
李無名剛剛走進自己的房間聽到身後慈念的說話一陣好笑,待上前便看見房內的桌子上放著一把佩劍,想來這就是武當弟子的統一佩劍了,再看看自己手中的劍,自是比不上這大門派中的東西。
李無名收起自己原先的桃木劍便想到自己自上了武當,便一直活動在百味院的範圍內,最多就是去了趟後山,恰巧現在無事,便準備到武當其他地方看看,也不至於身為武當弟子,卻似睜眼瞎一般分不清哪對哪。
想至此的李無名便起身出了百味院,往南走了片刻,便不見建築,反似世外仙境,山水成畫。李無名看見一排石階便拾級而上,來到頂端就看見一座方亭,名為“仙憩亭”。李無名環顧四周見此處水聲潺潺,花香撲鼻,而眼前的這座亭子更是點睛之作。
李無名恰巧走到此處,而且這裏的風景甚是不錯,便走進亭子。剛剛坐下,便聽一聲鶴鳴傳來,很是嘹亮。李無名再次向四周尋去,便知鶴聲出自左前方的竹林。傳言鶴自古便與仙人掛鉤,想來那竹林裏的人,也定不是個尋常之輩。想至此的李無名便急忙起身向竹林方向循聲而去。
竹林深處,一座茅屋坐落其間,屋前有一石質棋盤,棋盤前有一老者正右手撚子,欲待落盤,而棋盤一旁,一隻渾身雪白,額頭頂著一記朱砂的仙鶴,正引頸觀看,時不時的發出聲聲鳴叫。此情此景,直*那出自畫聖公冶生之手的《林間手談圖》的畫中之境,古色古香。
李無名見此情景便靜步向前走去,待走近方知這老者乃是武當掌教慈雲道長。
“弟子李無名,不小心擾了掌門清修,還望掌門恕罪。”李無名望著慈雲的背影,恭敬的抱拳說道。
“無妨無妨,本就無罪,何來恕罪之說。”慈雲說著,撚起的棋子慢慢落於棋盤之上。
“我這裏,很少有人願意來,倒是今日你來了,讓我這裏有了些人氣。”說著便轉過身一如上一次那般一臉慈祥的說道:“可會這縱橫?陪老道我走上幾手?”
李無名見這掌門如此善目慈祥,毫無端架之勢,便恭敬說道:“會是會一點,隻怕入不得掌門之心。”
“在我麵前不必拘禮,糟老頭一個,你願陪我便是可喜。”慈雲笑著指了指對麵的石凳。
李無名聽罷,便上前坐到了慈雲的對麵坐下,隻見慈雲抬起右手,衣袖在棋盤上輕輕一抹,棋盤上的棋子便黑白分明的皆盡落入一旁的棋甕之中。李無名見狀麵無表情,可內心卻翻江倒海,隻此一手,在江湖上就沒幾人能做到。
兩人坐定,皆拋除雜念心平氣靜的在這縱橫十九道,三百六十一點間撚子落盤,你來我往。
“掌門師伯,您說隨緣即是天道,可修為如何?”李無名突然開口打破這難得的寧靜。
慈雲聽聞倒是沒有絲毫介意反是應聲答道:“修為也是道。”。說完,便落下一子。
“得到隻在一念間,可修為卻非點滴事。”李無名撚起一子,卻急急未落。
“得道需聽天命,修為自是也要甘於淡泊,樂於寂寞。”慈雲撫須斜望前方。
“那這差距豈不是......”李無名說著,最終落下手中之子。
“一念可得道,修為亦可。”慈雲平靜的說著,卻未停留落子的速度,頓了頓突然又道:“想來慈念師弟應該早已得道了吧。”
李無名聽到慈雲提及師傅早已得道,內心震撼卻是麵露不解:“師傅?”
“師傅說師弟不可得道,犯了執念之錯,我也認為師弟此生執著了。”慈念自顧自的說著,說完卻是一臉的落寞。
慈雲慢慢起身,輕甩拂塵仰天輕笑道:“師傅,你錯了,我也錯了,執念的是你我。”
隨即慈雲轉身抬起右手落下一子:“回頭想想,我悵望江湖已有百年,到頭來,可與誰說?”說完踏出一步,大笑著駕鶴遠去。
入耳笑聲,李無名望向棋盤,凝視片刻,眉頭緊鎖,自己已敗,半目。
李無名抬起頭望著慈雲遠去的身影,突然發現,修為果真也在一念間。
四重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