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太後遺體(1 / 2)

全天京都知道了,昨夜太後駕崩,恭王爺將皇上皇後趕跑的事情。那天京百姓們,本就來自這東周的五湖四海,便也在得到這一手消息之後,迅速口耳相傳,傳到了外麵。其傳播的速度是不亞於聲速的。

但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他們對於這一場宮廷政變所持有的態度是非常的奇怪的,就像昨夜老李在城門口說的話一樣,這皇後和皇上在位時,本就沒多大貢獻,要想百姓們非他們不可是很難的。

這易位就易位吧,起碼也是有個王爺升上去了,能頂著就好,畢竟也是有皇族血脈的人,在讀書人那裏也能搪塞過去。

不過那老百姓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悲慟的哭了,大都是年齡在五十到七十歲的那一批。他們哭的理由,可不是因為那流亡在外,生死不明的周律政和南宮如意,這兩個他們壓根聽都沒聽過幾次名字。

他們哭的原因是因為東周太後的死,一個個都哭得十分傷心,淚流滿麵,有的看起來都快要哭昏過去了,他的兒孫們卻隻能站在一旁,披著孝衣,在自家的老祖宗替太後立的排位麵前鞠躬行禮,不敢相勸。

而且據自家的老祖宗說,這孝禮是必須的,為了表達自己對太後的敬重,一定地誠心誠意,一絲不苟地進行這些工作。於是乎,光是在這天京城裏,就有一大片區域掛起了白布,那些穿著白衣的人也就這樣走來走去,緊繃著臉,這樣看起來絲毫沒有過年的喜。

,這樣無疑是極為晦氣的,而且那些好動的小孩兒們也被家長默默地塞了幾個大紅包,以免他們到時張調皮亂動,壞了這祭奠的氣氛。

而且,這帶著濃厚的祭奠氣氛的,不僅僅是這天京老百姓的家裏。現在就連那天京官府,天京皇宮,都已經明目張膽地開始為太後發喪,那周玉清,也不忌諱。

他親自披著喪衣,在大殿上下令,讓全東周官員披麻戴孝,在這新年之際,拿出一個月的時間為太後誠心祭奠。

然後,周玉清便開始痛斥昨夜沒找到太後屍首的禦林軍統領,一邊罵一邊流著眼淚,看起來沒有半點往日的威風,倒真像一個孤獨的老頭,為太後的屍首去向無比在意,甚至於和這國事一般,每半柱香的時間就問一問,“有什麼新的進展,找到了嗎?”

不過就在他著急的時候,那守衛皇陵的官員也帶著微醺臉到皇宮彙報,說是有人好像來過皇陵,有些動靜,但沒抓到人。這一個簡單的彙報,本來是不值一提的,沒有抓到人的報告不是好報告,這是官場的規矩。

但在周玉清越來越急的時候,他身邊的人也臨時把這個看起來不管用的消息報告上去了,沒想到周玉清聽完之後,一開始是不以為然,但後來細細咀嚼,便馬上帶人到天京城外的皇陵去,找到周律政父皇的陵墓,將那堆了幾層的雪給鏟去了,便也能看出個所以然來。

於是周玉清也不皰一下驗證驗證了,老王昨夜在此地留下過一個牌子,那是太後第一次謀權拿的虎符,當年也是用這個來號令他的。所以周玉清一看就明白,太後就在下麵,已經和先帝葬在一起了。所以周玉清往地上磕了幾個頭,然後就帶兵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