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王鴻抱著一本書,是關於老子的書裏講:老子五十六歲那年,辭官不做,告老還家。一天,他騎上青牛,離別家鄉,一直往西,準備到秦國講學。
要去秦國,必經函穀。這函穀關,在河南靈寶縣,地勢險要,嶺峻山高,城池威風。穀關令尹喜,夜觀天象,見紫氣橫空,知道必有貴人來臨。就派人四下打聽,看近來有誰要來函穀。不久就打聽到了老子棄官西遊,將要赴秦講學,從函穀關路過。
令尹喜早己仰慕老子盛名,知道他生性善良,慈愛百姓,道高德崇,學問淵深,能知天上陰陽,人間禍福,懂得世間萬物既對峙,又和合,發展變化無不循道而行。是個非常有智慧的人物。就派人嚴密把守函穀關,將吊橋豎起,如若發現老子,好留著不讓他走,請他在這住一段時間,寫一部書,一來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安邦,二來可以流傳後世,教化子孫。
這天,把守函穀關的下人因有急事,暫時離開。忽然風送異香,霞光升起,老子騎著青牛徐徐而來。來到城壕外邊,見吊橋高豎,無法通過,老子心急如火。青牛善知主人心意,看到此種情況,他兩眼一瞪,尾巴一擰,四蹄頓生紫雲,馱主人騰空而起。牛身下雲朵湧動,錯落連環,自東往西,越伸越長,霎時在穀關上空仿佛搭起一座紫色的“天橋”。老子就這樣過了函穀關。青牛落到地上,馱著主人,繼續西行。
令尹喜聽說老子騎牛從城頭上飛過,十分驚奇,就騎上白馬,領著隨從,出西門,一直追趕老子,追了十二裏,見老子正騎牛緩緩而行。令喜尹下馬,急忙上前拜見老子,向他說明了自己的心意,請他答應請求。開始老子不答應,令尹喜再三懇求,老子才答應他的要求。
令尹喜把老子請回函穀關,盛情招待,十分尊敬,不僅一天三宴,三天九宴,而且親自鋪床疊被,早晚問安。老子就在函穀關寫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經》。書稿完成後,即辭別令尹喜,騎青牛離開函穀關,西行而去。從此關於老子的記載在沒有了下文,老子西行之後到底去了哪裏呢?
老子西行的目的地並非是要去秦國講學,而是先去秦人的發祥地天水拜祭曦皇故裏卦台山,再去昆侖山修道成仙的。話說老子一路西行到了陝西寶雞,西行之路被秦嶺的崇山峻嶺所阻隔。青牛再一次為主人解了圍,麵對群山峻嶺青牛騰空而起,踩著紫雲躍上眾山之巔。老子平素隻行走於齊魯大地及中原的平原地帶,從未曾見過這些巍峨群山,再加上秦嶺係南北中國的分水嶺。北邊是蒼茫的黃土高原,南邊是綠茵無邊的南國大地。一時間老子竟被如此美景驚呆了,驚歎曰:“此乃神仙府居也!”,因留戀於美景,一時竟忘了西行的目的。正陶醉於美麗山水之間的老子,忽見南方上空祥雲聚結,地上青煙繚繞。這不是神仙府居也是富貴吉祥之地,我此行的目的不就是尋仙問道修行成仙嗎?老子這樣想著的時候就讓青牛向南祥雲處飛去。